当前位置:主页>古诗大全>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朝代 唐代
作者 杜甫
标签 抒情,伤怀,愁苦
来源 shufaziliao.com
查阅
时间 2023-02-02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原文

有客有客字子美,白头乱发垂过耳。

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

中原无书归不得,手脚冻皴皮肉死。

呜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风为我从天来。

长镵长镵白木柄,我生托子以为命。

黄独无苗山雪盛,短衣数挽不掩胫。

此时与子空归来,男呻女吟四壁静。

呜呼二歌兮歌始放,邻里为我色惆怅。

有弟有弟在远方,三人各瘦何人强。

生别展转不相见,胡尘暗天道路长。

东飞鴐鹅后鹙鶬,安得送我置汝旁。

呜呼三歌兮歌三发,汝归何处收兄骨。

有妹有妹在钟离,良人早殁诸孤痴。

长淮浪高蛟龙怒,十年不见来何时。

扁舟欲往箭满眼,杳杳南国多旌旗。

呜呼四歌兮歌四奏,林猿为我啼清昼。

四山多风溪水急,寒雨飒飒枯树湿。

黄蒿古城云不开,白狐跳梁黄狐立。

我生何为在穷谷,中夜起坐万感集。

呜呼五歌兮歌正长,魂招不来归故乡。

南有龙兮在山湫,古木巃嵸枝相樛。

木叶黄落龙正蛰,蝮蛇东来水上游。

我行怪此安敢出,拔剑欲斩且复休。

呜呼六歌兮歌思迟,溪壑为我回春姿。

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三年饥走荒山道。

长安卿相多少年,富贵应须致身早。

山中儒生旧相识,但话宿昔伤怀抱。

呜呼七歌兮悄终曲,仰视皇天白日速。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是杜甫行路最多的一年。所谓“一岁四行役”,说的便是这一年。这一年也是他一生中最苦的一年,像这七首诗所写的,真是到了“惨绝人寰”的境地。他采用七古这一体裁,描绘流离颠沛的生涯,抒发老病穷愁的感喟,大有“长歌可以当哭”的意味。

  在内容上,第一首从自身作客的窘困说起;第二首写全家因饥饿而病倒的惨况;第三首写怀念兄弟;第四首写怀念寡妹;第五首,由悲弟妹又回到自身,由淮南山东又回到同谷;第六首由一身一家说到国家大局;第七首集中地抒发了诗人身世飘零之感。在结构上,七首相同,首二句点出主题,中四句叙事,末二句感叹。

  从艺术上说,组诗末首是较为精彩的篇章。此诗开头使用了九字句:“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浓缩《离骚》“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意,抒发了身世感慨。杜甫素有匡世报国之抱负,却始终未得施展。如今年将半百,名未成,身已老,而且转徙流离,几乎“饿死填沟壑”,怎不叫他悲愤填膺!六年后杜甫在严武幕府,曾再次发出这种叹穷嗟老的感慨:“男儿生无所成头皓白,牙齿欲落真可惜。”(《莫相疑行》)其意是相仿的。

  次句“三年饥走荒山道”,把“三年”二字缀于句端,进一步突现了诗人近几年的苦难历程。“三年”,指至德二载(757)至乾元二年。杜甫因上疏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而遭贬斥,为饥饿驱迫,在“荒山道”上尝够了艰辛困苦。

  三、四句,诗人追叙了困居长安时的感受,全诗陡然出现高潮。十二年前,杜甫西入长安,然而进取无门,度过了惨淡的十年。他接触过各种类型的达官贵人,发现长安城中凭借父兄余荫,随手取得卿相的,以少年为多:“长安卿相多少年。”这不能不使诗人发出愤激之词:“富贵应须致身早。”“致身早”,似是劝人的口吻,却深蕴着对出现“少年”“卿相”这种腐败政治的愤慨。这和他早年所写的“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显然同属愤激之言。

  五、六句又回到现实,映现出诗人和“山中儒生”对话的镜头:诗人身处异常窘困的境地,当然感叹自己不幸的遭遇,因而和友人谈起的都是些令人很不愉快的往事。忧国忧民的“怀抱”无法实现,自然引起无限伤感。

  第七句“呜呼七歌兮悄终曲”,诗人默默地收起笔,停止了他那悲愤激越的吟唱,然而思绪的巨潮如何一下子收住?“仰视皇天白日速”,搁笔望天,只见白日在飞速地奔跑。这时,一种迟暮之感,一种凄凉沉郁、哀壮激烈之情,在诗人心底涌起,不能自已。

  《同谷七歌》在形式上学习张衡《四愁诗》、蔡琰《胡笳十八拍》,采用了定格联章的写法,在内容上较多地汲取了鲍照《拟行路难》的艺术经验,然而又“神明变化,不袭形貌”(沈德潜《唐诗别裁》),自创一体,深为后人所赞许。此诗作为组诗的末篇,集中地抒发了诗人身世飘零之感。艺术上,长短句错综使用,悲伤愤激的情感,犹如潮水般冲击着读者的心弦。文天祥曾拟此体作歌六首。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注释

有客:杜甫是寓居,故自称有客。子美:杜甫的字。杜甫和李白一样,都喜欢在诗中用自己的姓名或字号。

岁拾:“岁”指岁暮,因下句有“天寒日暮”之文,故可从省,兼以避重。橡栗,即橡子,江南人常用来做成豆腐。狙:猕猴。狙公,养狙之人。芧:音序,亦即橡子。

皴:皮肤因受冻而坼裂。皮肉死,失了感觉。

“悲风”句:仿佛风也为我而悲恸。

镵:锄类。子:是称呼长镵。

黄独:是一种野生的土芋,可以充饥。戴叔伦诗“地瘦无黄独”。因雪大,所以无苗,难于寻找。胫:膝以下。衣短,故不及胫。

子:仍指长镜。因雪盛无苗可寻,故只好荷镵空归。

强:强健。何人强,是说没有一个强健的。

展转:到处流转。“胡尘”句:申明不相见之故。

鴐鹅:似雁而大。鹙鸧,即秃鹙。弟在东方,故见鸟东飞而生“送我”之想。

钟离:今安徽凤阳县。良人:丈夫。痴:幼稚。

“长淮”句:钟离在淮水南。浪高蛟龙怒,形容水路的艰险。

南国:犹南方,指江汉一带,箭满眼,多旌旗,极言兵乱。二句补写不见之由。

“林猿”句:猿多夜啼,今乃白昼啼,足见我之悲哀,竟使物类感动。同谷多猿,故有此事。林猿旧作竹林,云是鸟名,非。

云不开:云雾晦冥。跳梁:犹跳跃。人少:故狐狸活跃。

穷谷:即上面四句所写的。中夜:半夜。

“魂招”句:是倒句。魂早归故乡去了,故招之不来。古人招魂育两种:一招死者的魂,一招活人的魂。

湫:龙潭。巄嵷:楂桠貌。樛:枝曲下垂貌。

蛰:伏藏。蝮蛇:一种毒蛇。

“我行”句:是说蝮蛇竟敢出游于龙湫,未免可怪。杨伦释“怪”作“畏”,以为杜甫怕蝮蛇而不敢出。

“溪壑”句:心有犹疑,故歌思亦迟,迟则从容不迫,故觉得溪壑也好像带有春意。

三年:从至德二载(年)至乾元二年(年)为三年。

“长安”二句:是愤激、嘲笑的话。并不是杜甫真的羡慕富贵,真的劝人争取富贵。

宿昔:曩昔,即昔日。

“仰视”句:杜甫是一个入世主义者,又有他的政治抱负,而今年老无成,故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诗译

有个游子字子美,满头蓬乱的头发盖过了耳朵。

终日跟在猿猴后面捡些橡树籽充饥,还是大冷天,山谷里太阳也下山了。

中原还是音信不通不能回去,我手脚都冻开裂了,皮肉坏死。

啊,我唱起第一首歌来已是悲伤不已,凄凉的风又为我从天上刮来。

长铲长铲有白木头做的杆啊,我就靠你活命。

山上大雪找不到黄精的幼苗,我的衣服怎么拉扯也盖不住小腿骨。

我和你一块空手回来,屋里男女饿的直哼哼,再没有别的声音。

啊,我刚唱起第二首歌来,邻居也为我惆怅不堪。

有三个弟弟在远方,想来三人都很消瘦没有哪个好一点。

生离死别辗转不相见,胡天尘土黑暗道路遥远。

东飞的鴐鹅后面跟着鹙鸧,怎么才能够送我到你们身旁!

啊,我刚唱起第三首歌来,你回到什么地方收取兄长我的骨头?

我有个妹妹在钟离,她丈夫早早去世留下幼稚的儿女。

淮河浪高如蛟龙发怒,兄妹不见十年了,什么时候能相见?

想乘船前往相见因战乱难以成行,南国遥远旌旗众多。

啊,我唱起了第四首歌,树林中猿猴白日里也为我悲啼!

四面山里多风溪水水流湍急,冬天寒雨飒飒枯树被淋湿。

这座黄蒿古城上空云雾晦冥化不开,因人烟稀少白狐黄狐到处欢腾跳跃。

我为什么会生长在穷乡僻壤?半夜未眠坐起百感交集!

啊,我唱起第五首歌,声音悠长,魂早归故乡去了,故招之不来。

同谷南边有龙生在万丈潭,古树的枝桠弯曲下垂。

树叶枯黄飘落龙正伏藏,东来的蝮蛇竟敢在龙湫上游泳。

我对此感到非常奇怪,哪里还敢出来?我想拨剑斩掉这怪物却犹豫不决。

啊,我从容地唱起第六首歌,溪谷为我也好像带有春意。

男子汉如果不成名很快就会老去,三年来忍饥挨饿走在荒山野岭。

长安卿相都是少年人,富贵应该要趁早。

山中的读书人都是旧相识,只与他们谈起那些令人很不愉快的往事。

啊,我唱起第七首歌,终止了吟唱,搁笔望天,只见白日在飞速地奔跑。

参考资料:

1、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136-140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创作

  这组诗是杜甫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十一月所作。这一年杜甫四十八岁。七月,他自华州弃官流寓秦州,十月,转赴同谷,在那里住了约一个月,这是他生活最为困窘的时期。一家人因饥饿病倒床上,只能挖掘土芋来充肠。在饥寒交迫的日子里,诗人以七古体裁,写了这七首诗。

参考资料:

1、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136-140

2、陶道恕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504-505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赏析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是杜甫行路最多的一年。所谓“一岁四行役”,说的便是这一年。这一年也是他一生中最苦的一年,像这七首诗所写的,真是到了“惨绝人寰”的境地。他采用七古这一体裁,描绘流离颠沛的生涯,抒发老病穷愁的感喟,大有“长歌可以当哭”的意味。

  在内容上,第一首从自身作客的窘困说起;第二首写全家因饥饿而病倒的惨况;第三首写怀念兄弟;第四首写怀念寡妹;第五首,由悲弟妹又回到自身,由淮南山东又回到同谷;第六首由一身一家说到国家大局;第七首集中地抒发了诗人身世飘零之感。在结构上,七首相同,首二句点出主题,中四句叙事,末二句感叹。

  从艺术上说,组诗末首是较为精彩的篇章。此诗开头使用了九字句:“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浓缩《离骚》“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意,抒发了身世感慨。杜甫素有匡世报国之抱负,却始终未得施展。如今年将半百,名未成,身已老,而且转徙流离,几乎“饿死填沟壑”,怎不叫他悲愤填膺!六年后杜甫在严武幕府,曾再次发出这种叹穷嗟老的感慨:“男儿生无所成头皓白,牙齿欲落真可惜。”(《莫相疑行》)其意是相仿的。

  次句“三年饥走荒山道”,把“三年”二字缀于句端,进一步突现了诗人近几年的苦难历程。“三年”,指至德二载(757)至乾元二年。杜甫因上疏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而遭贬斥,为饥饿驱迫,在“荒山道”上尝够了艰辛困苦。

  三、四句,诗人追叙了困居长安时的感受,全诗陡然出现高潮。十二年前,杜甫西入长安,然而进取无门,度过了惨淡的十年。他接触过各种类型的达官贵人,发现长安城中凭借父兄余荫,随手取得卿相的,以少年为多:“长安卿相多少年。”这不能不使诗人发出愤激之词:“富贵应须致身早。”“致身早”,似是劝人的口吻,却深蕴着对出现“少年”“卿相”这种腐败政治的愤慨。这和他早年所写的“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显然同属愤激之言。

  五、六句又回到现实,映现出诗人和“山中儒生”对话的镜头:诗人身处异常窘困的境地,当然感叹自己不幸的遭遇,因而和友人谈起的都是些令人很不愉快的往事。忧国忧民的“怀抱”无法实现,自然引起无限伤感。

  第七句“呜呼七歌兮悄终曲”,诗人默默地收起笔,停止了他那悲愤激越的吟唱,然而思绪的巨潮如何一下子收住?“仰视皇天白日速”,搁笔望天,只见白日在飞速地奔跑。这时,一种迟暮之感,一种凄凉沉郁、哀壮激烈之情,在诗人心底涌起,不能自已。

  《同谷七歌》在形式上学习张衡《四愁诗》、蔡琰《胡笳十八拍》,采用了定格联章的写法,在内容上较多地汲取了鲍照《拟行路难》的艺术经验,然而又“神明变化,不袭形貌”(沈德潜《唐诗别裁》),自创一体,深为后人所赞许。此诗作为组诗的末篇,集中地抒发了诗人身世飘零之感。艺术上,长短句错综使用,悲伤愤激的情感,犹如潮水般冲击着读者的心弦。文天祥曾拟此体作歌六首。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译文

译文

有个游子字子美,满头蓬乱的头发盖过了耳朵。

终日跟在猿猴后面捡些橡树籽充饥,还是大冷天,山谷里太阳也下山了。

中原还是音信不通不能回去,我手脚都冻开裂了,皮肉坏死。

啊,我唱起第一首歌来已是悲伤不已,凄凉的风又为我从天上刮来。

长铲长铲有白木头做的杆啊,我就靠你活命。

山上大雪找不到黄精的幼苗,我的衣服怎么拉扯也盖不住小腿骨。

我和你一块空手回来,屋里男女饿的直哼哼,再没有别的声音。

啊,我刚唱起第二首歌来,邻居也为我惆怅不堪。

有三个弟弟在远方,想来三人都很消瘦没有哪个好一点。

生离死别辗转不相见,胡天尘土黑暗道路遥远。

东飞的鴐鹅后面跟着鹙鸧,怎么才能够送我到你们身旁!

啊,我刚唱起第三首歌来,你回到什么地方收取兄长我的骨头?

我有个妹妹在钟离,她丈夫早早去世留下幼稚的儿女。

淮河浪高如蛟龙发怒,兄妹不见十年了,什么时候能相见?

想乘船前往相见因战乱难以成行,南国遥远旌旗众多。

啊,我唱起了第四首歌,树林中猿猴白日里也为我悲啼!

四面山里多风溪水水流湍急,冬天寒雨飒飒枯树被淋湿。

这座黄蒿古城上空云雾晦冥化不开,因人烟稀少白狐黄狐到处欢腾跳跃。

我为什么会生长在穷乡僻壤?半夜未眠坐起百感交集!

啊,我唱起第五首歌,声音悠长,魂早归故乡去了,故招之不来。

同谷南边有龙生在万丈潭,古树的枝桠弯曲下垂。

树叶枯黄飘落龙正伏藏,东来的蝮蛇竟敢在龙湫上游泳。

我对此感到非常奇怪,哪里还敢出来?我想拨剑斩掉这怪物却犹豫不决。

啊,我从容地唱起第六首歌,溪谷为我也好像带有春意。

男子汉如果不成名很快就会老去,三年来忍饥挨饿走在荒山野岭。

长安卿相都是少年人,富贵应该要趁早。

山中的读书人都是旧相识,只与他们谈起那些令人很不愉快的往事。

啊,我唱起第七首歌,终止了吟唱,搁笔望天,只见白日在飞速地奔跑。

注释

有客:《诗经·周颂》:“有客有客,亦白其马。”杜甫是寓居,故自称有客。子美,杜甫的字。杜甫和李白一样,都喜欢在诗中用自己的姓名或字号。

岁拾:“岁”指岁暮,因下句有“天寒日暮”之文,故可从省,兼以避重。旧诗因受字数限制,往往使用从上文或从下文而省的手法,必须合看,不能孤立作解。如杜甫《昔游》诗:“昔者与高李,晚登单父台。”观下文“寒芜”、“寒霜”诸句,知所谓“晚”,实指岁晚,亦因为字数所限而略去岁字。施鸿保《读杜诗说》疑“岁拾”当作“饥拾”亦非。橡:是一种落叶乔木,种类很多,名称也不一,南京叫栎树,浙江和东北都叫橡树,四川叫青杠树,是一种有食用价值的野生植物。橡栗,即橡子,江南人尝用来做成豆腐。狙(jū):猕猴。狙公,养狙之人。《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芧,音序,亦即橡子。随狙公,可能是事实,因第四首提到林猿,可见这里是有猴子的。王维诗“行随拾栗猿”。

皴(cūn):皮肤因受冻而坼裂。皮肉死,失了感觉。

“悲风”句:仿佛风也为我而悲恸。这是作者主观的感情作用。

镵(chán):锄类。

子:是称呼长镵。李因笃说:“说长镵宛如良友。”杨伦说:“叫得亲切。”其实,这种感情乃是从惨痛的生活体验中产生的。没有锄头,便掘不到黄独,性命交关,所以说“托子以为命”。

黄独:是一种野生的土芋,可以充饥。戴叔伦诗“地瘦无黄独”。因雪大,所以无苗,难于寻找。

胫:膝以下。衣短,故不及胫。

子:仍指长镜。因雪盛无苗可寻,故只好荷镵空归。

“男呻”句:是说空室之中,除单调的呻吟声外,别无所有,别无所闻。愈呻吟,就愈觉得静悄悄的。

“有弟”二句:杜甫有四弟:颖、观、丰、占。这时只有占跟着杜甫。强,强健。何人强,是说没有一个强健的。

展转:到处流转。

“胡尘”句:申明不相见之故。

鴐(jiā)鹅:似雁而大。鹙鸧(qiū cāng),即秃鹙。弟在东方,故见鸟东飞而生“送我”之想。

“汝归”句:又翻进一层,莫说各自漂流,你纵得归故乡,而我究不知何住,你又到哪儿去收我的骨头呢?

钟离:今安徽凤阳县。

良人:丈夫。痴:幼稚。

“长淮”句:钟离在淮水南。浪高蛟龙怒,形容水路的艰险。

南国:犹南方,指江汉一带,箭满眼,多旌旗,极言兵乱。二句补写不见之由。

“林猿”句:猿多夜啼,今乃白昼啼,足见我之悲哀,竟使物类感动。同谷多猿,故有此事。林猿旧作竹林,云是鸟名,非。

“黄蒿”句:蔡梦弼说:“同谷,汉属武都郡,唐天宝元年更名同谷,其城皆生黄蒿,故云古城。”云不开,云雾晦冥。

跳梁:犹跳跃。人少,故狐狸活跃。

穷谷:即上面四句所写的。中夜:半夜。阮籍《咏怀诗》。“中夜不能寐,起坐弹鸣琴。”在旧社会,一个有良心的诗人是没有出路的。

“魂招”句:是倒句。魂早归故乡去了,故招之不来。古人招魂育两种:一招死者的魂,一招活人的魂。

“南有”句:同谷万丈潭有龙,杜甫有万丈潭诗。湫(qiū),龙潭。

巄嵷(lóng zōng):楂桠貌。樛(jiū):枝曲下垂貌。

蛰(zhé),伏藏。

蝮蛇:一种毒蛇。

“我行”句:是说蝮蛇竟敢出游于龙湫,未免可怪。杨伦释“怪”作“畏”,以为杜甫怕蝮蛇而不敢出。

“拨剑”句:为什么欲斩且复休?前人有两说:一谓“权不在己”、“力不能殄”,一谓“不足污吾刃”。按杜甫自言“疾恶如仇”,这里面确有文章。

“溪壑”句:心有犹疑,故歌思亦迟,迟则从容不迫,故觉得溪壑也好像带有春意。第六首诗中的龙和蛇,大概是有所指的,但到底指什么人,也很难说。浦起龙注谓龙指皇帝:蝮蛇指安禄山、史思明。但如果真指安史,为什么又欲斩复休呢?沈德潜说:“言外有君子潜伏,小人横行之意。”

“男儿”句:杜甫这年才四十八岁,过多的苦难,已使他变得衰老了。

三年:从至德二载(年)至乾元二年(年)为三年。

“长安”二句:是愤激、嘲笑的话。并不是杜甫真的羡慕富贵,真的劝人争取富贵。

宿昔:曩昔,即昔日。

“仰视”句:杜甫是一个入世主义者,又有他的政治抱负,而今年老无成,故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

参考资料:

1、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136-140

大家都在看

元代 宋本《送欧阳炳四首 其一》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元代 宋本《送欧阳炳四首 其一》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暖翠空濛故国山,梦中慈母美连环。文明门外春才好,百尺吴船漾绿湾。...

古诗大全 218 阅读

元代 房皞《寄呈岳阳诸友》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元代 房皞《寄呈岳阳诸友》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禀性太褊率,不受尘事触。自小远市廛,僻居在岩谷。 人间嗜好心,舍书百不欲。一饱更奚求,箪瓢随分足。 失脚堕世路,缠纠若徽纆。人以官为荣,我以官为辱。 平生喜高洁,为官近卑俗。平生喜...

古诗大全 216 阅读

南北朝 刘义庆《咏雪》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南北朝 刘义庆《咏雪》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世说新语》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这篇《咏雪》就始出于东晋谢安与其子侄辈们的一段即兴对话。参考资料:1、刘庆华译注....

古诗大全 204 阅读

明代 林鸿《题张少府梦泽高秋图》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明代 林鸿《题张少府梦泽高秋图》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梦游秋水碧,醉眺晚山閒。短棹发吟思,酣歌放狂澜。 浮云秋际来,蔼然芳树间。青苍太古意,天地同瀰漫。 荆门正西上,树古生早寒。汉水日东逝,冶游多苦颜。 雁思落芳渚,渔情寄清湾。愿期同...

古诗大全 204 阅读

明代 傅汝舟《秋日青原山作》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明代 傅汝舟《秋日青原山作》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秋物祇林浅,禅阶古石平。香台七祖塔,法树十围荆。 杖飞犹置井,山匝似为城。即此未遑息,徒令岩壑轻。...

古诗大全 203 阅读

明代 钟惺《暮春水仙花 其四》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明代 钟惺《暮春水仙花 其四》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每笑梅花太畏喧,一身自许历寒温。春风特念冰霜后,邀与春花共慰存。...

古诗大全 202 阅读

元代 房皞《卖剑行赠韦汉臣》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元代 房皞《卖剑行赠韦汉臣》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沧海波未澄,无人斩长鲸。韦郎三尺玉,匣中鸣不平。 蛟龙一出雷雨随,翕忽变化清四夷。可惜有才不见用,青天白日将何为? 酒酣起舞抱剑哭,肃肃悲风动茅屋。不如南山学种田,自古青萍换黄犊...

古诗大全 201 阅读

元代 凌云翰《次韵范石湖田园杂兴诗六十首 晚春十二首之一 其十三》原文翻译

元代 凌云翰《次韵范石湖田园杂兴诗六十首 晚春十二首之一 其十三》原文翻译

木奴花发四邻香,静里偏知日晷长。坐久出门看野色,乱山平处是钱唐。...

古诗大全 201 阅读

明代 钟惺《观象台铜浑天仪刻漏》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明代 钟惺《观象台铜浑天仪刻漏》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制出何人手,年标异代君。篆成蝌蚪迹,斑上鹧鸪纹。 古瓦栖朝露,孤楹抱宿云。九金来禹牧,七政准尧文。 候较吹葭审,躔从累黍分。当时甘石辈,心目太精勤。...

古诗大全 201 阅读

明代 林鸿《为广上人赋归云山房》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明代 林鸿《为广上人赋归云山房》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道山老禅七十馀,闭门不出祇园居。心将明月同清净,迹比閒云能卷舒。 萧散浮云閒更閒,因风也或到人间。晴教海上千峰出,暝与天边一鹤还。 归云寂寂山房暝,明月苍苍僧入定。禅心无着云无踪...

古诗大全 201 阅读

元代 凌云翰《画 其二 巢父许由》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元代 凌云翰《画 其二 巢父许由》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清谈又复到巢由,洗耳元非况饮牛。尧舜得人天下事,画师那识帝心忧。...

古诗大全 201 阅读

元代 宋本《舶上谣送伯庸以番货事奉使闽浙十首 其二》原文翻译、注释译文、

元代 宋本《舶上谣送伯庸以番货事奉使闽浙十首 其二》原文翻译、注释译文、

琉球真蜡接阇婆,日本辰韩秽貊倭。番船去时遗碇石,年年到处海无波。...

古诗大全 201 阅读

明代 林鸿《赠医者》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明代 林鸿《赠医者》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采药入云林,卖药来城市。肘后多蓄书,壶中可藏世。 三叶即玄功,一视惟博施。今古孰与伦,良哉宋清氏。...

古诗大全 201 阅读

明代 梁兰《题章琳扇》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明代 梁兰《题章琳扇》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嫦娥飞来丹桂香,乘鸾舞女素罗裳。广寒渐远天似水,风露满身宫漏长。...

古诗大全 201 阅读

唐代 李白《将进酒》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唐代 李白《将进酒》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关于这首诗的写作时间,说法不一。黄锡珪编的《李太白编年诗集目录》记录为天宝十一载(公元752年)。一般认为这是天宝(公元742年正月—756年七月,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年间李白离开京城...

古诗大全 200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