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毛笔书法>毛笔书法百科>

张怀瓘《书断、书估、二王等书录、书议、文字论、六体书论、评书药石论》书论

来源:网络  作者:张怀瓘  时间:2022-08-21    提示:文中图片可全屏

张怀瓘《书断》

书断序 书断上

昔庖牺氏画卦以立象,轩辕氏造字以设教,至于尧舜之世,则焕乎有文章。其后盛于商、周,备夫秦、汉,固夫所由远矣。文章之为用,必假乎书;书之为征,期合乎道。故能发挥文者,莫近乎书。若乃思贤哲于千载,览陈迹于缣简,谋猷在觌,作事粲然,言察深衷,使百代无隐,斯可尚也。及夫身处一方,含情万里,标拔志气,黼藻精灵,披封睹迹,欣如会面,又可乐也。

尔其初之微也,盖因象以瞳眬,眇不知其变化。范围无体,应会无方。考冲漠以立形,齐万殊而一贯。合冥契,吸至精。资运动于风神,颐浩然于润色。尔其终之彰也,流芳液于笔端,忽飞腾而光赫。或体殊而势接,若双树之交叶;或区分而气运,似两井之通泉。庥荫相扶,津泽潜应。离而不绝,曳独茧之丝;卓尔孤标,竦危峄之石。龙腾凤翥,若飞若惊。电烻<火霍><火蒦>,离披烂熳。翕如电布,曳若星流。朱焰绿烟,乍合乍散。飘风骤雨,雷怒霆激,呼吁可骇也。信足以张皇当世,轨范后人矣。至若磔髦竦骨,裨短截长,有似夫忠臣抗直,补过匡主之节也;矩折规转,却密就疏,有似夫孝子承顺,慎终思远之心也;耀质含章,或柔或刚,有似夫哲人行藏,知进知退之行也。固其发迹多端,触变成态。或分锋各让,或合势交侵。亦犹五常之与五行,虽相克而相生,亦相反而相成。岂物类之能象贤,实则微妙而难名。诗云:“钟鼓钦钦,鼓瑟鼓琴,笙磬同音。”是之谓也。使夫观者玩迹探情,循由察变,运思无已,不知其然。瑰宝盈瞩,坐启东山之府;明珠曜掌,顿倾南海之资。虽彼迹已缄,而遗情未尽。心存目想,欲罢不能。非夫妙之至者,何以及此?

且其学者,察彼规模,采其玄妙,技由心付,暗以目成。或笔下始思,困于钝滞;或不思而制,败于脱略。心不能授之于手,手不能受之于心。虽自己而可求,终杳茫而无获,又可怪矣。及乎意与灵通,笔与冥运。神将化合,变出无方。虽龙伯挈{敖黾}之勇,不能量其力;雄图应箓之帝,不能抑其高。幽思入于毫间,逸气弥于宇内。鬼出神入,追查捕微,则非言象筌蹄所能存亡也。夫幼童而守一艺,白首而后能言,固不可恃才曜识,以为率尔可知也。且知之不易,得之有难,千有余年,数人而已。昔之评者,或以今不逮古,质于丑妍。推察疵瑕,妄增羽翼。自我相物,求诸合己。悉为鉴不圆通也。亦由苍黄者唱首,冥昧者唱声。风议混然,罕详孰是。及兼论文字始祖,各执异端,臆说蜂飞,竟无稽古,盖眩如也。

怀瓘质蔽愚蒙,识非通敏。承先人之遗训,或纪录万一。辄欲芟夷浮议,扬榷古今。拔狐疑之根,解纷挐之结。考穷乖谬,敢无隐于昔贤;探索幽微,庶不欺于玄匠。爰自黄帝史苍颉,迄于皇朝黄门侍郎卢藏用,凡三千二百余年,书有十体源流,学有三品优劣,今叙其源流之异,著十赞一论;较其优劣之差,为神、妙、能三品。人为一传,亦有随事附者,通为一评,究其臧否,分成上、中、下三卷,名曰《书断》。其目录如此,庶儒流君子,知小学亦务焉。

〖卷上〗

古文 大篆 籀文 小篆

八分 隶书 章书 行书

飞曰 草书 作书九人

附者四人 赞十首 论一首

〖卷中〗

三品总目 优劣 神品十二人

传附九人 妙品三十九人

〖卷下〗

能品三十五人 传附二十九人

凡一百七十四人 评一首


书断上


○古文

案古文者,黄帝史苍颉所造也,颉首四目,通于神明。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是曰“古文”,《孝经援神契》云“奎主文章,苍颉仿象”是也。夫文字者,总而为言,包意以名事也。分而为义,则文者祖父,字者子孙,得之自然,备其文理。象形之属,则谓之文;因而滋蔓,母子相生,形声、会意之属,则谓之字。字者,言孳乳寝多也。题之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舒也,著也,记也。著明万事,记往知来。名言诸无,宰制群有。何幽不贯,何往不经。实可谓事简而应博,岂人力哉!《易》曰:“上古结绳以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夫至德之道,化其性于未然之前;结绳之教,惩其罪于已然之后。故大道衰而有书,利害萌而有契。契为信不足,书为言立征。书契者,决断万事也。凡文书相约束皆曰契。契亦誓也,诸侯约信曰“誓”。故《春秋传》曰:“王叔氏不能举其契。”是知契者,书其信誓之言,而盟之滥觞,君臣之大约也。亦谓刻木剖而分之,君执其左,臣执其右,即昔之铜虎竹使,今之铜鱼,并契之遗象也。皇甫谧曰:“黄帝史苍颉造文字,记言行,策藏之,名曰‘书契’。”故知黄帝导其源,尧、舜扬其波,是有虞、夏、商、周之书,神化曲谟,垂范万世。及周公相成王,申明礼乐,以加朝祭服色尊卑之节,又造《尔雅》,宣尼、卜商,增益润色,释言畅物,略尽训诂。及秦用小篆,焚烧先典,古文绝矣。汉文帝时,秦博士伏胜献《古文尚书》,时又有魏文侯乐人窦公,年二百八十岁,献古文《乐书》一篇。以今文考之,乃《周官》之《大司乐》章也。及武帝时,鲁恭王坏孔子宅,壁内石函中得《孝经》、《尚书》等经。宣帝时,河内女子坏老子屋,得古文二篇。晋咸宁五年,汲郡人不准盗发魏安厘王冢,得册书千余万言,或写《春秋经传》、《易经》、《论语》、《夏书》、《周书》、《琐语》、《大历》、《梁丘藏》、《穆天子传》、及《魏史》至安厘王二十年,其书随世变易,已成数体。其《周书》论楚事者最妙,于是古文备矣。甄酆删定旧文,制为六书,一曰古文,即此也,以壁中书为正。周幽王时,又有省古文者,今汲冢书中多有是也。滕公冢内得石铭,人无识者,惟叔孙通云:“此古文科斗书也。”科斗者,即上古之别名也。(卫恒《古文赞》云:“黄帝之史,沮诵、苍颉。眺彼鸟迹,始作书契。纪纲万事,垂法立制。观其措笔缀墨,用心精专。中正循检,矩折规旋。其曲如弓,其直如弦。矫然特出,若龙腾于川。淼尔下颓,若雨坠于天。信黄唐之遗迹,为六艺之范先。篆、籀盖其子孙,隶草乃其曾玄。”)苍颉,即古文之祖也。赞曰:“邈邈苍公,轩辕之始。创制文字,代彼绳理。粲若星辰,郁为纲纪。千龄万类,如掌斯视。生人盛德,莫斯之美。神章灵篇,自兹而起。”

○大篆

案大篆者,周宣王太史史籀所作也,或云柱下史始变古文,或同或异,谓之为“篆”。篆者,传也,传其物理,施之无穷。甄酆定六书,三曰“篆书”;八体书法,一曰“大篆”。又《汉书·艺文志》云:“史籀十五篇。”并此也。以史官制之,用以教授,谓之史书,凡九千字。秦赵高善篆,教始皇少子胡亥书。又汉元帝、王遵、严延年并工史书是也。秦焚书,惟《易》与史篇得全。《吕氏春秋》云:“苍颉造大篆。”非也。若苍颉造大篆,则置古文何地?所谓籀、篆,盖其子孙是也。(蔡邕《大篆赞》云:“体有大篆,巧妙入神。或象龟文,或比龙鳞。纡体放尾,长翅短身。延颈负翼,状似凌云。”)史籀,即大篆之祖也。

赞曰:“古文玄胤,太史神书。千类万象,或龙或鱼。何词不录,何物不储。怿思通理,从心所如。如彼江海,大波洪涛。如彼音乐,干戚羽旄。”

○籀文

案籀文者,周太史史籀之所作也,与古文、大篆小异。后人以名称书,谓之“籀文”。《七略》曰:“史籀者,周时史官,教学童书也。与孔氏壁中古文异体。”甄酆定六书,二曰“奇字”是也。其迹有《石鼓文》存焉,盖讽宣王畋猎之所作,今在陈仓。李斯小篆,兼采其意。史籀,即籀文之祖也。赞曰:“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苍颉之嗣,小篆之祖。以名称书,遗迹石鼓。”

○小篆

案小篆者,秦始皇丞相李斯所作也。增损大篆,异同籀文,谓之“小篆”,亦曰“秦篆”。始皇二十年,始并六国,斯时为廷尉,乃奏罢不合秦文者,于是天下行之。画如铁石,字若飞动,作楷、隶之祖,为不易之法。其铭题钟鼎,乃作符印,至今用焉。则《离》之六二:“黄离元吉,得中道也。”斯虽草创,遂造其极矣。(蔡邕《小篆赞》云:“龟文斜列,栉比龙鳞。颓若黍稷之垂颖,蕴若虫蛇之棼缊。若绝若连,似水露缘丝,凝垂下端。远而望之,象鸿鹄群游,络绎迁延。研桑不能数其诘曲,离娄不能睹其隙间。般、垂揖让而辞巧,籀、诵拱手而韬翰。摛华艳于纨素,为六艺之范先也。”)李斯,即小篆之祖也。

赞曰:“李君创法,神虑精微。铁为肢体,虬作骖騑。江海淼漫,山岳巍巍。长风万里,鸾凤于飞。”

○八分

案八分者,秦羽人上谷王次仲所作也。王愔云:“次仲始以古书方广,少波势,建初中,以隶、草作楷法,字方八分,言有模楷。”又萧子良云:“灵帝时,王次仲饰隶为八分。”二家俱言后汉,而两帝不同。且灵帝之前,工八分者非一,而云方广,殊非隶书。既言古书,岂得称隶。若验方广,则篆、籀有之。变古为方,不知其谓也。案《序仙记》云:“王次仲,上谷人,少有异志,少年入学,屡有灵奇。年未弱冠,变苍颉书为今隶书。始皇时官务烦多,得次仲文简略,赴急疾之用,甚喜,遣使召之,三征不至,始皇大怒,制槛车送之,于道化为大鸟,出在槛外,翻然长引,至于西山,落二翮于山上,今为大翮小翮山,山上立祠,水旱祈焉。”又魏《土地记》云:“沮阳县城东北六十里,有大翮小翮山。”又杨固《北都赋》云:“王次仲匿术于秦皇,落双翮而冲天。”案数家之言,明次仲是秦人,既变苍颉书,即非效程邈隶也。案蔡邕《劝学篇》“上谷王次仲初变古形”是也。始皇之世,出其数书,小篆古形,犹存其半。八分已减小篆之半,隶又减八分之半,然可云子似父,不可云父似子,故知隶不能生八分矣。本谓之楷书,楷者,法也,式也,模也。孔子曰:“今世行之,后世以为楷式。”或云:“后汉亦有王次仲,为上谷太守,非上谷人。”又楷隶初制,大范几同,故后人惑之,学者务之,盖其岁深,渐若八字分散,又名之为八分。时人用写篇章,或写法令,亦谓之章程书。故梁鹄云“钟繇善章程书”是也。夫人才智有所偏工,取其长而舍其短。谚曰:“韩诗郑易挂着壁。”且二王八分,即挂壁之类,唯蔡伯喈乃造其极焉。王次仲,即八分之祖也。赞曰:“仙客遗范,灵姿秀出。奋研扬波,金相玉质。龙腾虎踞兮势非一,交戟横戈兮气雄逸,楷之为妙兮备华实。”

○隶书

案隶书者,秦下邽人程邈所造也。邈字元岑,始为衙县狱吏,得罪始皇,幽系云阳狱中,覃思十年,益大小篆方圆而为隶书三千字,奏之,始皇善之,用为御史。以奏事繁多,篆字难成,乃用隶字,以为隶人佐书,故名“隶书”。蔡邕《圣皇篇》云:“程邈删古立隶文。”甄酆六书,其四曰“佐书”是也。秦造隶书,以赴急速,为官司刑狱用之,余尚用小篆焉。汉亦因循,至和帝时,贾鲂撰《滂喜篇》,以《苍颉》为上篇,《训纂》为中篇,《滂喜》为下篇,所谓《三苍》也,皆用隶字写之,隶法由兹而广。郦道元《水经》曰:“临淄人发古冢,得铜棺,前版外隐起为字,言齐太公六世孙胡公之棺也。惟三字是古,余同今隶书,证知隶字出古,非始于秦时。”若尔,则隶法当先于大篆矣。案胡公者,齐哀公之弟靖胡公也。五世六公,计一百余年,当周穆王时也。又二百余岁,至宣王之朝,大篆出矣。又五百余载,至始皇之世,小篆出焉,不应隶书而效小篆。然程邈所造书籍共传,郦道元之说未可凭也。案八分则小篆之捷,隶亦八分之捷。汉陈遵字孟公,京兆杜陵人,哀帝之世,为河南太守,善隶书,与人尺牍,主皆藏之以为荣,此其创开隶书之善也。尔后钟元常、王逸少各造其极焉。(蔡邕《隶书势》曰:“鸟迹之变,乃惟佐隶。蠲彼繁文,崇兹简易。修短相副,异体同势。焕若星陈,郁若云布。纤波浓点,错落其间。若钟虡设张,庭燎飞烟;似崇台重宇,层云冠山。远而望之,若飞龙在天;近而察之,心乱目眩。”成公绥《隶书势》曰:“虫篆既繁,草稿近伪。适之中庸,莫尚于隶。”)程邈,即隶书之祖也。赞曰:“隶合文质,程君是先。乃备风雅,如聆管弦。长毫秋劲,素体霜妍。摧锋敛折,落点星悬。乍发红焰,旋凝紫烟。金芝琼草,万世芳传。”

○章草

案章草者,汉黄门令史游所作也。卫恒、李诞并云:“汉初而有草法,不知其谁。”萧子良云:“章草者,汉齐相杜操始变稿法。”非也。王愔云:“汉元帝时,史游作《急就章》,解散隶体,粗书之。汉俗简隋,渐以行之。”是也。此乃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俗急就,因草创之义,谓之“草书”,惟君长告令臣下则可。后汉北海敬王刘穆善草书,光武器之。明帝为太子,尤见亲幸,甚爱其法。及穆临病,明帝令为草书尺牍十余首,此其创开草书之善也。至建初中,杜度善草,见称于章帝。上贵其迹,诏使草书上事。魏文帝亦令刘广通草书上事。盖因章奏,后世谓之“章草”,惟张伯英造其极焉。韦诞云:“杜氏杰有骨力,而字画微瘦,惟刘氏之法,书体甚浓,结字工巧,时有不及。张芝喜而学焉,转精其巧,可谓草圣,超然绝后,独步无双。”(崔瑗《草书势》云:“书契之兴,始自颉皇。写彼鸟迹,以定文章。章草之法,盖又简略。应时谕指,周旋卒迫。兼功并用,爱日省力。绝险之变,岂必古式。观其法象,俯仰有仪。方不中矩,圆不副规。抑左扬右,望之若崎。鸾企鸟峙,志意飞移。狡兽暴骇,将奔未驰。状似连珠,绝而不离。畜怒怫郁,放逸生奇。螣蛇赴穴,头没尾垂。机要微妙,临时从宜。”)怀瓘案:章草之书,字字区别。张芝变为今草,加其流速,拔茅连茹,上下牵连。或借上字之下,而为下字之上。奇形离合,数意兼包。若悬猿饮涧之象,钩锁连环之状。神化自若,变态不穷。呼史游草为章,因张伯英草而谓也。亦犹篆周宣王时作,及有秦篆,分别而有大小之名。魏晋之时,名流君子,一概呼为草,惟知音者,乃能辨焉。章草即隶书之捷,草亦章草之捷也。案杜度在史游后一百余年,即解散隶体,明是史游创焉。史游,即章草之祖也。赞曰:“史游制草,始务急就。婉若回鸾,撄如舞袖。迟回缣简,势欲飞透。敷华垂实,尺牍尤奇。并功惜日,学者为宜。”

○行书

案行书者,后汉颍川刘德升所作也。即正书之小伪,务从简易,相间流行,故谓之“行书”。王愔云:“晋世以来,工书者多以行书著名,昔钟元常善行押书。”是也。尔后王羲之、献之,并造其极焉。献之常白父云:“古之章草,未能宏逸,顿异真体。合穷伪略之理,极草纵之致,不若稿行之间,于往法固殊也,大人宜改体。”观其腾烟炀火,则回禄丧精;覆海倾河,则玄冥失驭。天假其魄,非学之功。若逸气纵横,则羲谢于献;若簪裾礼乐,则献不继羲。虽诸家之法悉殊,而子敬最为遒拔。夫古今人民,状貌各异,此皆自然妙有,万物莫比。惟书之不同,可庶几也。故得之者先禀于天然,次资于功用;而善学者乃学之于造化,异类而求之。固不取乎似本,而各挺之自然。(王珉《行书状》云:“邈乎嵩、岱之峻极,烂若列宿之丽天。伟字挺特,奇书秀出。扬波骋艺,余好宏逸。虎踞凤跱,龙伸蠖屈。资胡氏之壮杰,兼钟公之精密。总二妙之所长,尽众美乎文质。详览字体,究寻笔迹。粲乎伟乎,如圭如璧。宛若盘螭之仰势,翼若翔鸾之舒翮。或乃放手飞笔,雨下风驰。绮靡婉娩,纵横流离。”)刘德升,即行书之祖也。赞曰:“非草非真,发挥柔翰。星敛光芒,云虹照烂。鸾鹤婵娟,风行雨散。刘子滥觞,钟、胡弥漫。”

○飞白

案飞白者,后汉左中郎将蔡邕所作也。王隐、王愔并云:“飞白变楷制也,本是宫殿题署,势既径丈,字宜轻微不满,名为‘飞白’。”王僧虔云:“飞白,八分之轻者。”虽有此说,不言起由。按汉灵帝熹平年诏蔡邕作《圣皇篇》,篇成,诣鸿都门上,时方修饰鸿都门,伯喈待诏门下,见役人以垩帚成字,心有悦焉,归而为飞白之书。汉末魏初,并以题署宫阁。其体有二,创法于八分,穷微于小篆,自非蔡公设妙,岂能诣此?可谓胜寄冥通,缥眇神仙之事也。张芝草书,得易简流速之极;蔡邕飞白,得华艳飘荡之极。字之逸越,不复过此二途。迩后羲之、献之,并造其极,其为状也,轮囷萧索,则《虞颂》以嘉气非云;离会飘流,则《曹风》以麻衣似雪:尽能穷其神妙也。卫恒祖述飞白,而造散隶之书,开张隶体,微露其白,拘束于飞白,萧洒于隶书,处其季孟之间也。(刘彦祖《飞曰赞》云:“苍颉观鸟,悟迹兴文。名繁类殊,有革有因。世绝常妙,索草钟真。爰有飞白,貌艳艺珍。若乃较析毫芒,纤微和惠。素翰冰鲜,兰墨电制。直准箭飞,屈拟蠖势。”)梁武帝谓萧子云言:“顷见王献之书,白而不飞,卿书飞而不白,可斟酌为之,令得其衷。”子云乃以篆文为之,雅合帝意。既括镞而藉羽,则望远而益深。虽创法于八分,实穷微于小篆。其后欧阳询得之。蔡伯喈,即飞白之祖也。赞曰:“妙哉飞白,祖自八分。有美君子,润色斯文。丝萦箭激,电绕雪雰。浅如流雾,浓若屯云。举众仙之奕奕,舞群鹤之纷纷。谁其覃思,于戏蔡君。”

○草书

案草书者,后汉征士张伯英之所造也。梁武帝《草书状》曰:“蔡邕云:‘昔秦之时,诸侯争长,简檄相传,望烽走驿。以篆隶之难,不能救速,遂作赴急之书,盖今草书是也。’余疑不然。创制之始,其闲者鲜,且此书之约略,既是苍黄之世,何粗鲁而能识之?”又云:“杜氏之变隶,亦由程氏之改篆。其先出自杜氏,以张为祖,以卫为父,索为伯叔,二王为兄弟,薄为庶息,羊为仆隶者。”怀瓘以为诸侯争长之日,则小篆及楷隶未生,何但于草。蔡公不宜至此,诚恐后诬。案杜度汉章帝时人,元帝朝史游已作草,又评羊薄等,未曰知书也。欧阳询与杨驸马书章草《千文》,批后云:“张芝草圣,皇象八绝。并是章草,西晋悉然。迨乎东晋,王逸少与从弟洽变章草为今草,韵媚宛转,大行于世,章草几将绝矣。”怀瓘案,右军之前,能今草者不可胜数,诸君之说,一何孟浪。欲杜众口,亦犹蹑履减迹,扣钟销音也。又王愔云:“稿书者,若草非草,草行之际者。”非也。案稿亦草也,因草呼稿,正如真正书写而又涂改,亦谓之草稿,岂必草行之际,谓之草者。盖取诸浑沌,天造草昧之意也,变而为草法此也。故孔子曰“禅谌草创之”是也。楚怀王使屈原造宪令,草稿未成,上官氏见欲夺之。又董仲舒欲言灾异,草稿未上,主父偃窃而奏之,并是也。如淳曰:“所作起草为稿。”姚察曰:“草犹粗也,粗书为本曰‘稿’。”盖草书之文,祖出于此;草书之先,因于起草。自杜度妙于章草,崔瑗、崔寔父子继能,罗晖、赵袭亦法此艺。袭与张芝相善,芝自云:“上比崔、杜不足,下方罗、赵有余。”然伯英学崔、杜之法,温故知新,因而变之,以成今草,转精其妙。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候通而隔行。唯王子敬明其深指,故行首之字,往往继前行之末,世称一笔书者起自张伯英,即此也。实亦约文该思,应指宣言,列缺施鞭,飞廉纵辔也。伯英虽始草创,遂造其极。(索靖《草书状》云:“圣皇御世,随时之宜。苍颉既工,书契是为。损之草隶,以崇简易。草书之状也,宛若银钩,飘若惊鸾。舒翼未发,若举复安。于是多才之英,笃艺之彦。役心精微,躭思文宪。守道兼权,触类生变。离析入体,靡形不判。聘辞放手,雨行冰散。高音翰厉,溢越流漫。著绝艺于纨素,垂百代之殊观。”)张伯英,即草书之祖也。

赞曰:“草法简略,省繁录微。译言宣事,如矢应机。霆不暇发,电不及飞。征士已没,道愈光辉。明神在享,其灵有歇。斯艺漫流,终古无绝。”

论曰:夫卦象所以阴骘其理,文字所以宣载其能。卦则浑天地之窃冥,秘鬼神之变化;文能以发挥其道,幽赞其功。是知卦象者,文字之祖,万物之根。众学分镳,驰骛不息。或安其所习,毁所不见,终以自蔽也。固须原心反本,无漫学焉。今欲稽其滥觞,不可遵诸子之非,弃圣人之是。

先贤说文字所起,与八卦同作,又云八卦非伏羲自重。夫《易》者太古之书,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弥纶乎天地,错综乎四时,究极人神,盛德大业也。子曰:“学以聚之,问以辨之。”盖欲讨论根源,悉其枝派。自仲尼没而微言绝,诸儒之说,是或不经。左丘明耻之,愧无独断之明,以释天下之惑。孔安国云:“宓羲造书契,代结绳。”非也。厥初生人,君道尚矣。应而不求,为而不恃,执大象也。迨乎伏羲氏作,始定人道,辨乎臣子,伏而化之,结绳而治。故孔子曰:“三皇伯世,叶神无文。洛书纠命,颉字胥分。”又班固云:“庖牺继天而王,为百王先。”并是也。《易》曰:“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作结绳而为网罟,以畋以渔,盖取诸离。”“离者,丽也。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地,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理,盖取诸此也。”庖牺、神农氏没,轩辕氏作,始造图书、礼乐、度数、甲子、律历。自开辟之事,皆先圣传流于口,黄帝已后,纪录言之。无几,故《春秋》、《国语》唯发明五帝。太史公叙黄帝、颛顼以下事。孔子撰书,始自尧、舜,尚年月阙然。诗人所述,起乎虞氏,其可知也。巢、燧之时,淳一无教,故言上古昔者,俱是伏羲、神农之时;言后世圣人者,即黄帝、尧、舜之际。《易》曰:“上古结绳以理,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此犹太阳一照,众星没矣。《史记》及《汉书》皆云:“文王重八封为六十四卦。”又《帝王世纪》及孙盛等以为神农、夏禹重之,并非也。夫八卦虽理象已备,尚隐神功。引而伸之,始通变吉凶,成其妙用,触类而长,天下之能事毕矣。故《易》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伏羲自重之验也。又曰:“昔者圣人之作《易》也,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六位而成章。”又伏羲自重之验也。若以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谓伏羲,即昔者圣人之作《易》也,谓谁矣?则知伏羲自重八卦,不造书契,焕乎可明,不至疑惑也。

又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孔安国云:“河图、八卦,是洛之九畴。”马融、王肃、姚信等并云:“得河图而作《易》。”礼含文嘉曰:“伏羲则龟书,乃作八卦。”并乘流而逝,不讨其源,滋误后生,深可叹息。去圣久矣,百家众言,自古非一。正史之书,不经宣尼笔削,则未可全是,况儒者臆说耶?悠悠万载,是非互起。一犬吠形,百犬吠声;一人措虚,百人传实。按龙图出河、龟书出洛,今或云“法龙图而作卦”,或云“则龟书而画之”,假欲遵之,何者为是?案《左传》庖牺氏有龙瑞,以龙纪官,非得八卦,八卦若先列于河图,又文王等重之,则伏羲何功于《易》也?又夫子不言因图而画卦,自黄帝尧、舜及周公摄政时皆得图书,河以通乾出天包,雒以流川吐地符,是知有圣人膺运,则河、雒出图、书,何必八卦九畴。九畴者,天始锡禹,而黄帝已获洛书。《易》曰:“蓍龟神物,圣人则之。”然伏羲岂则蓍龟而作《易》?言圣人者,通谓后世《易》经三古,不独指伏羲也。夫蓍龟者,或悔吝有忧虞之象,或得失有吉凶之征,或否泰有阴阳之辞,或刚柔有变通之理。若河图、洛书者,或天地彝伦之法,或帝王兴亡之数,或山川品物之制,或治化合神之符,故圣人则之而已。孔子曰:“河不出图,洛不出书,吾已矣夫!”是也。

故知文字之作,确乎权舆,十体相沿,互明创革,万事皆始自微渐,至于昭著。《春秋》则寒暑之滥觞,爻画则文字之兆朕。其十体内或先有萌牙,今取其昭彰者为始祖。夫道之将兴,自然玄应。前圣后圣,合矩同规。虽千万年,至理斯会。天或垂范,或授圣哲,必然而出,不在考其甲之与乙耶!案道家相传,则有天皇、地皇、人皇之书,各数百言,其文犹在,像如符印,而不传其音指。审尔则八卦已为云孙矣,况古文乎!且戎狄异音各貌,会于文字,其指不殊。禽兽之情,悉应若是,观其趣向,不远于人,其有知方来,辨音节,非智能而及,复何所学哉!则知凡庶之流,有如草木鸟兽之类,或蕴文章,又霹雳之下,乃时有字。或锡贶之瑞,往往铭题。以古书考之,皆可识也,夫岂学之于人乎!又详释典,或沙劫已前,或他方怪俗,云为事况,与即意无殊。是知天之妙道,施于万类一也,但所感有浅深耳,岂必在乎羲、轩、周、孔将释、老之教乎!况论篆、籀将草、隶之后先乎!缕而分之则如彼,总而言之其若此也。(出《法书要录》)


书断中


我唐四圣,高祖神尧皇帝、太宗文武圣皇帝、高宗天皇大圣皇帝,鸿猷大业,列乎册书。多才能事,俯同人境。翰墨之妙,资以神功。开草、隶之规模,变张、王之今古。尽善尽美,无得而称。今天子神武聪明,制同造化。笔精墨妙,思极天人。或颂德铭勋,函耀金石;或恩崇惠缛,载锡侯王。赫矣光华,悬诸日月,然犹进而不已。惟奥惟玄,非区区小臣所敢扬述。

神品二十五人

大篆一人:史籀。

籀文一人:史籀。

小篆一人:李斯。

八分一人:蔡邕。

隶书三人:钟繇、王羲之、王献之。

行书四人:王羲之、钟繇、王献之、张芝。

章草八人:张芝、杜度、崔瑗、索靖、卫瓘、王羲之、王献之、皇象。

飞白三人:蔡邕、王羲之、王献之。

草书三人:张芝、王羲之、王献之。

○妙品九十八人

古文四人:杜林、卫宏、邯郸淳、卫恒。

大篆四人:李斯、赵高、蔡邕、邯郸淳。

小篆五人:曹喜、蔡邕、邯郸淳、崔瑗、卫瓘。

八分九人:张昶、皇象、邯郸淳、韦诞、钟繇、师宜官、梁鹄、索靖、王羲之。

隶书二十五人:张芝、钟会、蔡邕、邯郸淳、卫瓘、韦诞、荀舆、谢安、羊欣、王洽、王珉、薄绍之、萧子云、宋文帝、卫夫人、胡昭、曹喜、谢灵运、王僧虔、孔琳之、陆柬之、褚遂良、虞世南、释智永、欧阳询。

行书十六人:刘德升、卫瓘、王珉、谢安、王僧虔、胡昭、钟会、孔琳之、虞世南、阮研、王洽、羊欣、薄绍之、欧阳询、陆柬之、褚遂良。

章草八人:张昶、钟会、韦诞、卫恒、郗愔、张华、魏武帝、释智永。

飞白五人:萧子云、张弘、韦诞、欧阳询、王廙。

书二十二人:索靖、卫瓘、嵇康、张昶、钟繇、羊欣、薄绍之、钟会、卫恒、荀舆、桓玄、谢安、孔琳之、王珉、王洽、谢灵运、张融、阮研、王僧虔、欧阳询、虞世南、释智永。

○能品一百七人

古文四人:张敞、卫觊、卫瓘、韦昶

大篆五人:胡昭、严延年、韦昶、班固、欧阳询

小篆十二人:卫觊、班固、皇象、张弘、许慎、韦诞、傅玄、萧子云、刘绍、张弘、范晔、欧阳询

八分三人:毛弘、左伯、王献之。

隶书二十三人:卫恒、张昶、王廙、庾翼、郗愔、王濛、卫觊、张彭祖、阮研、陶弘景、王修、王褒、王恬、李式、傅玄、杨肇、王承烈、庾肩吾、薛稷、孙过庭、高正臣、释智果、卢藏用。

行书十八人:宋文帝、司马攸、释智永、萧子云、萧思话、齐高帝、陶弘景、汉王元昌、王导、王承烈、孙过庭、高正臣、裴行俭、王智敬、王修、卢藏用、薛稷、释智果。

章草十五人:罗晖、赵袭、徐干、庾翼、张超、王濛、卫觊、崔寔、萧子云、杜预、陆柬之、欧阳询、王承烈、王知敬、裴行俭。

飞白一人:刘邵。

草书二十五人:王导、何曾、杨肇、郗愔、庾翼、司马攸、李式、宋文帝、萧子云、陆柬之、宋令文、齐高帝、谢朓、庾肩吾、萧思话、范晔、孙过庭、梁武帝、王知敬、裴行俭、释智果、卢藏用、高正臣、王廙、王愔。

右包罗古今,不越三品。工拙伦次,迨至数百。且妙之企神,非徒步聚。能之仰妙,又甚规随。每一书之中,优劣为次;一品之内,复有兼并。至如神品,则李斯、杜度、崔瑗、皇象、卫瓘、索靖,各惟得其一;史籀、蔡邕、钟繇得其二;张芝得其三;逸少、子敬并各得其五。考多之类少,妙之况神,又上下差降,昭然可悉也。他皆仿此。后所列传,则当品之内,时代次之。或有纪名而不评迹者,盖古有其传,今绝其书,粗为斟酌,列于品第,但备其本传,无别商榷。然十书之外,乃有龟、蛇、麟、虎、云、龙、虫、鸟之书,既非世要,悉所不取也。

○神品

周史籀,宣王时为史官,善书,师模苍颉古文。夫苍颉者,独蕴圣心,启冥演幽,稽诸天意,功侔造化,德被生灵,可与三光齐悬,四序终始,何敢抑居品列。始籀,以为圣迹湮灭,失其真本,今所传者,才仿佛而已,故损益而广之,或同或异,谓之为“篆”,亦曰“史书”。加之銛利钩杀,自然机发,信为篆文之权舆,非至精,孰能与于此。穷物合数,变类相召,因而以化成天下也,故其称谓无方,亦难得而备举。今妙迹虽绝于世,考其遗法,肃若神明,故可特居神品。又作籀文,其状邪正体,则《石鼓文》存焉。乃开阖古文,畅其戚锐,但折直劲迅,有如镂铁。而端姿旁逸,又婉润焉。若取于诗人,则《雅》、《颂》之作也,亦所谓楷、隶曾高,字书渊薮。使放小学者,渔猎其中,籀大篆、籀文入神。秦李斯,楚上蔡人,少从孙卿学帝王术,西入秦,位至丞相。胡亥立,赵高谮之,要斩,夷三族。斯妙大篆,始省改之以为小篆。著《苍颉》七篇,虽帝王质文,世有损益,终以文代质,渐就浇漓。则三皇结绳,五帝画象,三王肉刑,斯可况也。古文可为上古,大篆为中古,小篆为下古。三古为实,草、隶为华。妙极于华者羲、献,精穷于实者籀、斯。始皇以和氏之璧琢而为玺,令斯书其文,今《泰山》、《峄山》、《秦望》等碑,并其遗迹,亦谓传国之伟宝,百代之法式。斯小篆人神,大篆入妙也。

后汉杜度,字伯度,京兆杜陵人,御史大夫延年曾孙。章帝时为齐相,善章草,虽史游始草书,传不纪其能,又绝其迹。创其神妙,其唯杜公。韦诞云:“杜氏杰有骨力,而字画微瘦。”崔氏法之,书体甚浓,结字工巧,时有不及。张芝喜而学焉,转精其巧,可谓草圣,超前绝后,独步无双。张芝自谓上比崔、杜不足,下方罗、赵有余,诚则尊师之辞,亦其心肺间语。伯英损益伯度章草,亦犹逸少增减元常真书,虽润色精于断割,意则美矣。至若高深之意,质素之风,俱不及其师也。然各为今古之独步。萧子良云:“本名操,为魏武帝讳,改为度。”非也。案蔡邕《劝学篇》云:“齐相杜度,美守名篇。”汉中郎不应预为武帝讳也。崔瑗,字子玉,安平人,曾祖蒙,父骃。子玉官至济北相,文章盖世,善章草,师于杜度,点画之间,莫不调畅。伯英祖述之,其骨力精熟过之也。索靖乃越制特立,风神凛然,其雄勇过之也。以此有谢于张、索。(一本云:“师于杜度,媚趣过之,点画精微,神变无碍,利金百炼,美玉天姿,可谓冰寒于水也。”)袁昂云:“如危峰阻日,孤松一枝。”王隐谓之草贤。晋平苻坚,得摹子玉书。王子敬云:“张伯英极似之。”其遗迹绝少,又妙小篆,今有《张平子碑》。以顺帝汉安二年卒,年六十六。子玉章草入神,小篆入妙。

张芝,字伯英,敦煌人,父焕,为太常,徙居弘农华阴。伯英名臣之子,幼而高操,勤学好古,经明行修,朝廷以有道征,不就,故时称“张有道”,实避世洁白之士也。好书,凡家之衣帛,皆书而后练。尤善章草书,出诸杜度。崔瑗云:“龙骧豹变,青出于蓝。”又创为今草,天纵尤异,率意超旷,无惜是非,若清涧长源,流而无限,萦回崖谷,任于造化。至于蛟龙骇兽,奔腾拏攫之势,心手随变,窈冥而不知其所如,是谓达节也已。精熟神妙,冠绝古今,则百世不易之法式,不可以智识,不可以勤求。若达士游乎沉默之乡,鸾凤翔乎大荒之野。韦仲将谓之“草圣”,岂徒言哉!遗迹绝少,故褚遂良云:“钟繇、张芝之迹,不盈片素。”韦诞云:“崔氏之肉,张氏之骨。”其章草《金人铭》可谓精熟至极;其草书《急就章》,字皆一笔而成,合于自然,可谓变化至极。羊欣云:“张芝、皇象、钟繇、索靖,时并号‘书圣’,然张劲骨丰肌,德冠诸贤之首。”斯为当矣。其行书则二王之亚也。又善隶书。以献帝初平中卒。伯英章草、草、行入神,隶书入妙。

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父棱,徐州刺史,有清行,谥贞定。伯喈官至左中郎将,封高阳侯。仪容奇伟,笃孝博学,能画,又善音律,明天文、数术、灾变。卒见问,无不对。工书绝世,尤得八分之精微。体法百变,穷灵尽妙,独步今古。又创造飞白,妙有绝伦,动合神功,真异能之士也。董卓用天下名士,而邕一日七迁,光照荣显,顾宠彰著。王允诛卓,收伯喈,付廷尉,以献帝初平三年死于狱中,年六十一。搢绅诸儒,莫不流涕。伯喈八分、飞白入神,大篆、小篆、隶书入妙。女琰,甚贤明,亦工书。魏钟繇,字元常,颍川长社人。祖皓,至德高世。父迪,党锢不仕。元常才思通敏,举孝廉尚书郎,累迁尚书仆射、东武亭侯。魏国建,迁相国。明帝即位,迁太傅。繇善书,师曹喜、蔡邕、刘德升。真书绝世,刚柔备焉。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秦汉以来,一人而已。虽古之善政遗爱,结于人心,未足多也。尚德哉若人!其行书则羲之、献之之亚,草书则卫、索之下,八分则有《魏受禅碑》,称此为最。太和四年薨,八十矣,元常隶、行入神,八分入妙。吴皇象,字休明,广陵江都人也,官至侍中。工章草,师于杜度。先是有张子并,于时有陈良辅,并称能书。然陈恨瘦,张恨峻,休明斟酌其间,甚得其妙,与严武等称八绝,世谓沉着痛快。抱朴云:“书圣者,皇象。”怀瓘以为右军隶书,以一形而众相,万字皆别;休明章草,虽相众而形一,万字皆同:各造其极。则实而不朴,文而不华,其写《春秋》,最为绝妙。八分雄才逸力,乃相亚于蔡邕,而妖冶不逮,通议伤于多肉矣。休明章草入神,八分入妙,小篆入能。

晋卫瓘,字伯玉,河东安邑人。父觊,魏侍郎。瓘弱冠仕魏为尚书郎,入晋为尚书令。善诸书,引索靖为尚书郎,号一台二妙。时议放手流便过索,而法则不如之。尝云:“我得伯英之筋,恒得其骨,靖得其肉。”伯玉采张芝法,取父书参之,遂至神妙。天姿特秀,若鸿雁奋六翮,飘飘乎清风之上。率情运用,不以为难。后为侍中、司空。楚王玮矫诏害之。元康元年卒,七十二。章草入神,小篆隶、行、草入妙。

索靖,字幼安,敦煌龙勒人,张伯英之离孙。父湛,北地太守。幼安善章草书,出于韦诞,峻险过之。有若山形中裂,水势悬流,雪岭孤松,冰河危石,其坚劲则古今不逮。或云“楷法则过于卫瓘。”,然穷兵极势,扬威耀武,观其雄勇,欲陵于张,何但于卫。王隐云:“靖草书绝世,学者如云。”是知趣者皆然,劝不用赏。时人云:“精熟至极,索不及张;妙有余姿,张不及索。”萧子良云:“其形甚异,又善八分,韦、钟之亚。”《毋丘兴碑》是其遗迹也。大安二年卒,年六十,赠太常。章草入神,草入妙。

王羲之,字逸少,琅琊临沂人。祖正,尚书郎。父旷,淮南太守。逸少骨鲠高爽,不顾常流,与王承、王沉为王氏三少。起家秘书郎,累迁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初度浙江,例有终焉之志。升平五年卒,年五十九。赠金紫光禄大夫,加常侍。尤善书草、隶、八分、飞白、章、行,备精诸体,自成一家法,千变万化,得之神功,自非造化发灵,岂能登峰造极。然割析张公之草,而浓纤折衷,乃愧其精熟;损益钟君之隶,虽运用增华,而古雅不逮。至研精体势,则无所不工,亦犹钟鼓云乎,雅、颂得所。观夫开襟应务,若养由之术,百发百中,飞名盖世,独映将来。其后风靡云从,世所不易,可谓冥通合圣者也。隶、行、草书、章草、飞白俱入神,八分入妙。妻郗氏,甚工书。有七子,献之最知名。玄之、凝之、徽之、操之,并工草隶。凝之妻谢道韫有才华,亦善书,甚为舅所重。

献之字子敬,逸少第七子,累迁中书令,卒。初娶郄昙女,离婚后,尚新安愍公主。无子,唯一女,后立为安僖皇后。后亦善书,以后父追赠侍中、特进、光禄大夫、太宰。尤善草隶,幼学于父,次习于张,后改变制度,别创其法,率尔师心,冥合天矩。观其逸志,莫之与京。至于行、草兴合,如孤峰四绝,迥出天外,其峭峻不可量也。尔其雄武神纵,灵姿秀出。臧武仲之智,卞庄子之勇。或大鹏抟风,长鲸喷浪。悬崖坠石,惊电遗光。察其所由,则意逸乎笔,未见其止。盖欲夺龙蛇之飞动,掩钟、张之神气。惜其阳秋尚富,纵逸不羁。天骨未全,有时而琐。人有求书,罕能得者。虽权贵所逼,了不介怀。偶其兴会,则触遇造笔,皆发于衷,不从于外,亦由或默或语,即铜鞮伯华之行也。初谢安请为长史,太康中,新起太极殿,安欲使子敬题榜,以为万世宝,而难言之,乃说韦仲将题凌云台事。子敬知其指,乃正色曰:“仲将,魏之大臣,宁有此事?使其若此,知魏德之不长。”安遂不之逼。子敬五六岁时学书,右军潜于后掣其笔,不脱,乃叹曰:“此儿当有大名。”遂书《乐毅论》与之。学竟,能极小真书,可谓穷微入圣。筋骨紧密,不减于父。如大则尤直而少态,岂可同年。唯行、草之间,逸气过也。及论诸体,多劣于右军。总而言之,季孟差耳。子敬隶、行、草、章草、飞白五体俱入神,八分入能。或谓小王为小令,非也。子敬为中书令,太康十一年卒于官,年四十三。族弟珉代居之,至十三年而卒,年三十八。时谓子敬为大令,琰为小令。

相关文章 阅读

王铎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203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王铎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吾丘衍《学古编》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197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吾丘衍《学古编》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盛熙明《法书考》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187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盛熙明《法书考》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书法作品评论精选,书论原文及翻译
人气:180
栏目: 毛笔书法教程
书法作品评论精选,书论原文及翻译
卫铄《笔阵图》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176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卫铄《笔阵图》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列代书论名录,学书法更快!
人气:173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列代书论名录,学书法更快!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172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孙过庭《书谱》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151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孙过庭《书谱》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郑燮《行书论书轴》 纸本行书 104.4×54.5cm 上海博物馆藏
人气:140
栏目: 清朝传世书法
郑燮《行书论书轴》 纸本行书 104.4×54.5cm 上海博物馆藏
许慎书论《說文解字序》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108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许慎书论《說文解字序》原文及翻译赏析
欧阳询《八诀、三十六法、传授法、用笔论》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95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欧阳询《八诀、三十六法、传授法、用笔论》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费瀛《大书长语》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91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费瀛《大书长语》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朱和羹《临池心解》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88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朱和羹《临池心解》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白蕉《书法十讲》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86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白蕉《书法十讲》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郑燮《行书论书诗轴》作品欣赏
人气:71
栏目: 清朝传世书法
郑燮《行书论书诗轴》作品欣赏
徐渭 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65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徐渭 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姜夔《续书谱》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58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姜夔《续书谱》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崔瑗书论《草书势》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52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崔瑗书论《草书势》原文及翻译赏析

毛笔书法百科 推荐

伊秉绶隶书题匾,500年来第一人!
人气:157
伊秉绶隶书题匾,500年来第一人!
北京永乐2021春拍举锤 中国古代书画夜场中 伊秉绶四字斋号 昨叶
《龙门二十品》原石与古阳洞内外景
人气:189
《龙门二十品》原石与古阳洞内外景
《龙门二十品》 是从河南洛阳市龙门石窟北魏时期的造像题记中
启功也是妥妥的“段子手”,其自题墓志诙谐幽默,字迹更清雅舒朗
人气:121
启功也是妥妥的“段子手”
看透了生老病死,人生一切都淡然,这一点,在启功先生身上体
吾丘衍《学古编》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197
吾丘衍《学古编》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吾丘衍《学古编》 ◎序 干、莫,利器也;补履者,莫能用。欐
《梦华录》片头错字,可以看出导演们普遍缺书法顾问
人气:81
《梦华录》片头错字,可以看出导演们普遍缺书法顾问
近日,热播剧《梦华录》霸榜热搜,目前豆瓣上46万人评出8.6的
郑板桥的字到底好不好?看看启功怎么说!
人气:168
郑板桥的字到底好不好?看看启功怎么说!
平心而论,板桥的中年精楷,笔力坚卓,章法联贯,在毫不吃力
欧阳询《八诀、三十六法、传授法、用笔论》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95
欧阳询《八诀、三十六法、传授法、用笔论》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欧阳询/八诀 澄神静虑,端己正容,秉笔思生,临池志逸。虚拳
这块碑文仅150字,周总理却写了41遍!
人气:162
这块碑文仅150字,周总理却写了41遍!
倘若我们去北京,我们必去的一个地方,就是人民英雄纪念碑。
盛熙明《法书考》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187
盛熙明《法书考》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盛熙明/法书考 虞集序 伏羲始画八卦而文字兴焉,六书之象形,
何为君子书法?大抵便是这般模样了!
人气:155
何为君子书法?大抵便是这般模样了!
何为君子书法? 大抵便是这般模样了! 众说胡适 ● 钱锺书:统
徐渭 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65
徐渭 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徐渭 银钩虿尾凭人说,何曾得见前人法?王子独把一寸铁,鱼虫
熊孩子撕毁任伯年画作
人气:171
熊孩子撕毁任伯年画作
原定于5月28日佳士得香港春拍中国近现代书画专场上拍卖的一件
列代书论名录,学书法更快!
人气:173
列代书论名录,学书法更快!
由于历代书论繁杂,各发各家言,难以全述。下面列出历代书论
蒋介石“五虎上将”,书法却一个比一个好
人气:135
蒋介石“五虎上将”,书法却一个比一个好
蒋介石以黄埔军校校长的身份起家,凭借校长的身份,他在当政
姜夔《续书谱》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58
姜夔《续书谱》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姜 夔 续书谱[节录]--------------------------------------------------------
杜月笙去世,蒋介石竟给他写了这四个字!
人气:147
杜月笙去世,蒋介石竟给他写了这四个字!
1951年8月16日,被称为上海皇帝的杜月笙在香港病逝,终年63岁。
清朝小学语文课本与现在小学课本的差别
人气:88
清朝小学语文课本与现在小学课本的差别
潮人说 清朝时的课本与我们读小学时的课本有啥不一样? 翻开
最适合书法创作的35篇诗词古文,值得收藏!
人气:68
最适合书法创作的35篇诗词古文,值得收藏!
01.《将进酒》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卫铄《笔阵图》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176
卫铄《笔阵图》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卫 铄/笔阵图 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笔;六艺之奥,莫重乎银钩
郑板桥对联及故事——郑燮自题联
人气:70
郑板桥对联及故事——郑燮自题联
郑燮(1693-1765),清代书画家艺术家、文学家。字克柔,号板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