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岘(1819─1896)字庸斋、见山,号季仇,晚号藐翁,自署迟鸿残叟,浙江归安(今湖洲)人。咸丰五年(1855)举人,应会试不中,曾入曾国藩、李鸿章幕中,参佐军务。50岁以后负责海道漕运事务,官至盐运使,其间曾任江苏松江知府,因得罪上僚被劾罢官。此后即寓居苏州,读书著述,以卖字为生。
杨岘的书法属于北碑派,曾拜书家臧寿恭为师学习书法,精研隶书,于汉碑无所不窥,名重一时。由于他取法广泛,临习勤奋,因而下笔极其熟练,个人风格也十分明显。其隶书主要致力于《开通褒斜道》、《石门颂》、《礼器碑》,在字形结构上,他一反前人学汉碑均取其方整严密的习惯,对字形尽量采取上部紧密、下部疏朗的处理方法,尤其是撇、捺及长竖等笔画,左、右伸展,波挑飞扬, 将汉碑的雍容端庄通过迅速的运笔和熟练的提按动作,形成一种犀利峭拔、活泼飘动、神采焕发的形象,因而被人称为是用草法写隶书。作风瘦劲矫健,疏中求紧密,其用笔明快爽畅,用墨多求变化。常用淡墨和宿墨创作,这在当时的碑学书法家中是少见的。咸丰、同治时期,他的隶书最为突出,影响较大。杨岘书法之余,还攻古诗文辞,著有《庸斋文集》、《迟鸿轩诗钞》等。
据载吴昌硕曾随俞樾(曲园)在姑苏结识杨岘,从其学艺,情在亦师亦友之间。可谓同声相应,同心相知,这在艺术史上不多见。吴昌硕曾将旧藏《彝器款识册》请杨岘题辞,二人各抒己见,颇有玩味。
值得一提的是,见山的行书也风格鲜明,点画沉着。体势夺宕,字形或瘦长,或方扁,或紧结,或离散,变化多端而力避平淡,其豪纵不羁与俊逸飞动,一同于隶。杨岘作品流传甚多,但隶书风格对晚清书坛影响很大,甚至远及日本,但其晚年书风流于颓唐,缺乏古意。
【作品欣赏】
《隶书狂似诗如七言联》纸本隶书,142.7×32.8cm×2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隶书璚林罨画七言联》 纸本隶书,135×22.5cm×2 浙江余杭博物馆藏
《隶书节录焦氏易林句轴》 132.3×63.9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行书铁味诗道六言联》纸本行书 108.6×23.3cm×2 浙江省博物馆藏
《隶书耆古著书五言联》纸本隶书 120×31.5cm×2 常州市博物馆藏
《行书手札》 纸本行书。台湾谢鸿轩氏藏
《隶书童冠栋宇七言联》资料不详
《隶书临西狭颂》 韩天衡私人藏
《致巩伯书札》
《隶书四屏》133.0×33.0cm×4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隶书六条屏》
《临汉隶轴》
【拍卖精品】
《隶书置酒投壶七言联》 127.5×27cm×2 嘉德在线第三十五期大众收藏拍卖会
《隶书天下居人七言联》 纸本隶书 128×32cm×2 中贸圣佳2004年春季拍卖会《近三百年名家楹联墨迹选集》
《隶书谢安庾信七言联》洒金笺隶书 164.5×37.5cm×2 中贸圣佳2004年春季拍卖会《近三百年名家楹联墨迹选集》
《隶书节录道德经句六条屏》(缺)172.5×45cm×4 小雅斋 拍卖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