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淳耀(1605-1645)初名金耀,字蕴生,一字松厓,号陶庵,又号水镜居士。嘉定(今属上海)人。家世清贫,自幼好学,诗文卓然成家,交往多东南名士,与侯峒曾(雍瞻)尤为莫逆,同纳名复社,各以气节相砥砺。崇祯十六年(一六四三年)成进士,未受官职。次年,清兵入关,破南都弘光朝,嘉定亦陷,嘉定人民起义抗清,淳耀与侯峒曾同被推为首领。城陷,与弟渊耀自缢于城西读书之西林庵(一名竹胜庵),洒血壁上,疾笔大书“大明弘光元年七月四日进士黄淳耀自裁于西域僧舍。鸣呼。进不能宣力王朝,退不能洁身自隐,读书寡益,学道无成,耿耿不没此心而已。异日虏气复靖,中华士庶再见天日,论其世者,尚知予心。”
能诗文,间有感讽政局之作,古诗多拟陶潜。所著有《山左笔谈》、《陶庵集》。善书,法颜真卿,亦工绘事。
黄淳耀《草书田家词轴》 纸本行书 199×29.7cm 上海博物馆藏
释文:溪南柳古麦风吹,跨得乌犍入草迟。手挂汉书牛角上,纵谈刘项与人知。田家词四首之一。淳耀
此幅行书,笔致丰厚朴实,行草相间,姿态备具。
【资料来源】《中国美术全集》书法篆刻编5-明代书法
黄淳耀《仍贻堂咏瓶梅五言诗轴》草书 191×42.5cm 嘉定博物馆藏
释文:小院初萌荚,深房已报梅。拣枝将畵比,留蘂入瓶开。林遠香仍接,燈搖影忽來。已拚〈扌弃〉雙鬢似,催取百花杯。仍贻堂咏瓶梅。淳耀。
【资料来源】《嘉定博物馆馆藏书画篆刻》
附录:气塞乾坤 书留青史
—— 黄淳耀行草 《 五言绝句诗轴 》
(作者:萧翰)
《五言绝句诗轴》 108.8×30.6cm 南京博物院藏
释文: 棕榈花满院,苔藓入闲房。灯影炤无寐, 心清闻妙香。陶庵耀。
“万古痛心事, 崇祯之甲申。天地忽崩陷, 日月并湮沦。” ( 归庄 《除夕七十韵 》 ) 甲申 (1644 年) 变局、 明清易代之际, 有无数忠君之士以身殉国。仅以书法家而论, 先后有倪元璐于 1644年、黄淳耀于 1645 年、 黄道周于 1646年殉难。与倪、 黄略有不同的是, 黄淳耀虽是进士出身, 但并未做官。他在率众抵抗清兵、 兵败城破之时, 疾笔大书:“ 大明弘光元年七月四日,进士黄淳耀自裁于西域僧舍。呜乎!进不能宣力王朝, 退不能洁身自隐, 读书寡益, 学道无成, 耿耿不没此心而已。 异日虏气复靖,中华士庶再见天日, 论其世者, 尚知予心。” ( 《 明史 · 儒林 一》 ) 然后自缢于西林庵。钱大昕盛赞 他 “儒者之勇, 可师百世” ( 《黄陶庵像 赞 》 ) 。
黄淳耀( 1605—1645 ) 字蕴生,一 字松崖, 号陶庵, 嘉定 (今属上海) 人, 为崇祯十六年 ( 1643 ) 进士, 未接受官 职。黄氏精研经籍,造诣深粹, 诗文昌 明博大, 卓然成家, 著有 《山左笔谈》、 《 陶庵全集》。
《明史 · 本传》 称黄淳耀 “善书, 法 颜真卿, 亦工绘事”。 这是关于黄淳耀 书法的唯一记载, 对其书法的评论则 付之阙如。清人俞长城称赞黄淳耀是 一个坚韧弘毅、 特立独行的人:“ 有制 义以来, 他人可言者, 未必可行, 惟陶 庵可行也;他人能言者, 未必能行, 惟 陶庵能行。” ( 《可仪堂一百二十名家 制义 · 序》 ) 又说他是一个 “发于至情, 体于实践, 故身名并烈” ( 同上) 的人。 在我看来,黄淳耀的书法取法颜真 卿, 首先是推重颜氏“临大节而不可 夺” (朱长文 《续书断》 ) 的气节, 然后 才是爱颜氏“雄秀独出,一变古法” (苏轼 《 东坡题跋》 ) 的书法。这和清代 钱沣学颜氏书法颇为相似—— — “此由 人品气节不让古人, 非可袭取也” (杨 守敬 《书学迩言》 ) 。从黄淳耀流传下 来的书法作品来看, 其行草书作品如 《田家词》 (溪南柳古麦风吹) , 深得颜 真卿 《蔡明远帖》 风神, 笔意纵横, 无 一点尘埃气。但与钱沣不同的是,黄 淳耀师法颜真卿,并没有“重规叠 矩”、 “不变其貌” (杨守敬 《学书迩 言》 ) , 而是自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南 京博物院所藏这件 《五言绝句诗轴》 ( 见右图) 即是很好的证明。
该作为纸本,纵 108.8 厘米, 横 30.6 厘米,录诗一首:“ 棕榈花满院, 苔藓入闲房。灯影 无寐, 心清闻妙 香。陶庵耀。” 可以看出, 该作先以颜 氏行草筑基,然后取法唐人高闲草 书, 又受到 “吴门书派” 与时代个性书 风的陶染, 刚健爽利, 提按分明, 气魄 豪迈, 别具自家新貌。
任何一位书家书风的形成都会 打上时代的烙印,晚明书法尤其如 此。明代中晚期书法的个性化思潮十 分显著。由于政局的不稳, 文化专制 的松动,各种艺术思潮随之群起,书 法艺术的发展呈现出风格多变的景 致, 突出表现在负性、 使气、 任侠的特 点上,出现了以徐渭为代表的一批具 有强烈个性表现的书法家。这对当时的书坛 具有颠覆性的效应—— —哪怕是坚守传统的 书法家如黄淳耀, 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这种风 气的影响。从黄氏的这件诗轴中, 我们可以 明显地感受到一种磊落浩荡之气。相对于黄 氏的其他作品, 这件作品具有更多时代书风 的印记。
我们说黄淳耀取法高闲草书,是因为黄 氏的这件作品具有高闲草书提按多变、 方劲 朴茂、 奇宕简练的特点—— —这一特点既迥别 于晋人草书的冲和典雅、 自然遒劲, 也和用 笔茂密、 结体流转的旭、 素草书有明显不同。 同时, “高闲用笔粗,十得六七” (鲜于枢评 语) 的特点在黄氏此作中也有突出的体现。 尽管黄氏此作不乏传统草书中逸笔草草、 纵 情驰骋的意趣,但尚未臻于高阔超然的境 界, 因此在形质与性情两方面都现出某些不 足。一方面, 在用笔上, 黄氏进一步夸张了高 闲的轻重对比, 这包括一字之内的对比(如 “苔”、 “寐” ) 和字与字之间的对比( 如 “苔” 与 “藓”、 “清” 与 “闻” ) ,由于缺少过渡性笔画的 调和, 导致用笔跳跃性太大, 显得突兀、生硬, 有欠和谐。 另一方面, 由于结体是行、 草相杂, 而对如何处理行草矛盾因素的统一略嫌涵容 不足, 故而感到作者在书写时略有迟疑。 虽然 黄氏通过用笔结字的跳荡变化表现出了激越 的情绪, 但这种情绪的表达显然处处受阻, 无 法取得酣畅淋漓的效果。尽管我们在观赏单 个字的时候, 可以获得一种雄强逸宕的感觉, 但如果将字与字联系起来作整体观赏,便少 了这种畅快的感觉,因而作品在整体上魅力 不足。当然, 我们并不排斥草法中动态与静态 的转换,但黄氏在动态处理上往往匆匆直掠 (如 “妙” 字的撇画) , 在静态处理上时或蓄力 急收 (如 “影” 字的收笔) , 削弱了笔法的表现 力, 反映出作者在挥运时信手而为的状态。特 别是在章法处理上, 缺少整体的平衡处理, 表 现出一些缺憾,如前两行的开头四字用笔粗 重且字形阔大,结尾四字字形偏小且多用轻 笔, 第三行一字孤悬, 最后落款偏上。这些缺 憾致使整个章法头重脚轻, 失去了平衡。
继唐代之后, 草书在明代又一次风行。然 而在崇尚个性、情趣的明代, 对草书的评判标 准较唐代有了明显的改变,尽管人的个性和 感官受到了尊重,但技巧的精熟和意境的营 造却在唐人之下,以至出现许多粗俗蛮狂之 作。 这既有狂飙突进的文艺时风的影响,又有 大厦将倾、 前途迷惘的叛逆精神的作祟, 更与 帖学的颓败有直接的关系。在这一背景下, “高闲用笔粗, 十得六七” 的独特风格, 正好契 合了黄淳耀的艺术追求, 也符合 “其神明则英 挺刚健, 其气类则弘肆清正, 芒寒正色, 其锋 盖不可犯也” (季惟斋 《庸经堂笔记 · 卷七》 ) 的性格特征, 同时与他 “浑然天成, 绝无懦响” (纪晓岚语) 的诗文风格是一致的。因此可以 说,黄淳耀是一个将诗、 文、 书、 画与人合一, 表现出强烈生命情感的人。尽管黄淳耀的书 法未臻完美, 但作为 人伦楷模”, 他不屈不挠 的民族气节堪与日月争辉, 他独具个性的诗、 文、 书、 画足留百代青史。
【资料来源】《中国书画报》2009年7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