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鼎臣(1473-1540)昆山(今江苏苏州)人。著有《未斋集》。《明史》卷百九十三有传。
在历史上,要想考状元,首先你得读书;而要读书,首先你得有钱又有闲。所以,古代的大多数状元都出身不错,才有条件让你读书考状元。
当然,在历史上也有一些身世不好但天赋极高的人考上了状元,比如今天要说的这位状元——顾鼎臣,江苏昆山人。
可以说,在明朝的历代状元中,顾鼎臣的身世是最悲惨的。
顾鼎臣的母亲是顾家的佣人,有一次被主人强奸了,生下了小顾,从小就不受待见,主人的大老婆好几次都想掐死他,好在小顾命大。母亲见实在养活不了这个儿子,就偷偷送给了一个长工。长工也没多少钱,饥一顿饱一顿的,小顾经常跑出去要饭吃,跟一群小流氓混得很熟。
不过聪明人就是聪明人,小顾眼看长大了,觉得再跟小流氓混没什么前途,就去找一些秀才玩。秀才们一开始都看不起他,你一个小流氓跟我们玩什么呀?诗词歌赋会吗?琴棋书画会吗?吃喝嫖赌会吗?坑蒙拐骗会吗?切,啥都不会!谁都不带他玩。
但小顾就是有这么一股韧劲儿,你现在看不起我没关系,我会用我的实力来改变你的成见。于是,秀才们慢慢发现,这个小流氓虽然啥都不懂,但学起来非常快,一篇文章听一遍就能背下来,而且还能给你讲出来里面的意思。于是,秀才们渐渐地都开始接受他,把他拉进了朋友圈。
就这样跟着秀才们半工半读,天赋奇高的顾鼎臣硬是拿下了读书人的最高荣誉。
当然,顾鼎臣拿这个状元还有点运气的成分。那是在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的殿试考场上,考生们正在忘我地答题,主考官刘健和副考官谢迁进来了,巡视了一圈,快巡视完时,谢迁悄声问刘健:“刘大人,这道题的立意是什么?”
因为刘健是出题官,就小声说:“以纯王之心,行纯王之道。”什么意思呢?就是以周文王那样的心,来实行周文王那样的治国之道。
谢迁做了个恍然大悟的表情,说:“大人的学问真是深不可测,要是我来考,还真答不出来。”
两人生怕被考生听见,所以声音都非常小,却不料就是有耳朵尖的,还真被一个考生给听去了。这个考生就是顾鼎臣。
当时顾同学已经做完了,正准备起身交卷,突然隐隐约约地听到了那几句话,心里一个激灵,因为他也没想到那个意思,再看看题目,别说,还真有那个意思,隐藏得够深,不提示还真看不出来。
不过,顾同学惊喜了没几秒钟,又陷入了失望中,因为他的卷子都写满了,已经没地方再加内容了。小顾急得抓耳挠腮,奶奶的,平时写个几百字就写不下去了,今天怎么写了这么多?
顾同学焦急地翻着卷子,突然,眼前一亮,怎么还空了一页?原来,刚才答题的时候翻得太急,把两页一起翻过去了,正好留出来一页,把小顾喜得差点跳起来。于是,赶紧把听到的内容详细阐述了一遍,写了满满一大张。
可想而知,当刘健看到这页纸的时候,是多么地惊喜,连这么高深的问题都能看出来,状元不是他还能是谁?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平时多做做听力训练是多么的重要。
中状元后,顾鼎臣又想起了老母亲,就回到顾家,把还在做佣人的老母亲接了出来。大家可以脑补一下当时的情景是多么的感人,再加上顾家人的表情,简直就是一部最好的电视剧,绝对拿遍所有大奖。
可能是受够了小时候的贫贱,顾状元在官场上表现得不是那么正派。当时的皇帝是嘉靖,没事儿喜欢炼炼丹,顾状元就专门给他写青词,还亲自安排道场,鞍前马后殷勤得不得了,很为士人们不齿。
但顾状元可不管你们怎么说,我当年没饭吃的时候你们在哪儿?现在皇上赏我这么好的饭吃,我伺候伺候他有什么不对?还读书人呢,知恩图报不懂吗?
有了这样的“觉悟”,升官发财自然就不在话下了,最后被皇上提拔到了太子太傅,一品大员,去世后谥号“文康”。
另外,他的同科考生中还有一位大名人,叫严嵩,名列二甲第2名。
在严嵩面前,顾状元的无耻程度就有点小儿科了,直接被秒杀。据说,严嵩的青词还是跟顾状元学的,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