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毛笔书法>毛笔书法百科>

钱泳《书学》清代书法理论

来源:网络  作者:钱泳  时间:2023-01-05    提示:文中图片可全屏

  钱 泳《书学》

  古来书碑者,在汉、魏必以隶书,在晋、宋、六朝必以真书,以行书而书碑者,始于唐太宗之《晋祠铭》,李北海继之。

  余弱冠时辄喜学山谷书,虽老学见之,亦为称赏不置,心甚疑焉。因求教于林蠡槎先生,先生一见泳书,便云:“子错走路头矣。”因问曰:“将奈何?”先生曰:“必学松雪翁书,方能退转也。”后见冯定远论山谷诗,以为江西粗俗槎丫之病,一入笔端,便九牛拨不出,必以义山、西昆诸体退之,乃悟先生之言之妙。由此观之,山谷之诗与书皆不可沾染一点。余谓文衡翁老年书亦染山谷之病,终逊于思翁,沈石田无论矣。

  (宋四家)学鲁公者唯君谟一人而已,盖君谟人品醇正,字画端方,今所传《万安桥碑》,直是鲁公《中兴颂》,《相州画锦堂记》,直是鲁公《家庙碑》,独行草书又宗王大令,不宗《争坐位》一派。

  米书不可学者过于纵,蔡书不可学者过于拘。米书笔笔飞舞,笔笔跳跃,秀骨天然,不善学者,不失之放,即失之俗。

  有唐一代之书,今所传者,唯碑刻耳。欧、虞、褚、薛,各自成家,颜、柳、李、徐,不相沿袭,如诗有初、盛、中、晚之分,而不可谓唐人诸碑尽可宗法也。大都大历以前宗欧、褚者多,大历以后宗颜、李者多,至大中、咸通之间,则皆习徐浩、苏灵芝及集正《圣教》一派而流为“院体”,去欧、虞渐远矣。今之学书者,自当以唐碑为宗。唐人门类多,短长肥瘦,各臻妙境;宋人门类少,蔡、苏、黄、米,俱有毛疵。学者不可不知也。

  近日所称海内书家者,有三人焉:一为诸城刘文清公,一为钱塘梁山舟侍讲,一为丹徒王梦楼太守也。或论文清书如枯禅入定,侍讲书如布帛菽粟,太守书如倚门卖俏。余谓此论太苛。文清本从松雪入手,灵峭异常,而误于《淳化阁帖》,遂至模棱终老,如商鼎、周彝,非不古而不适于用。侍讲早年亦宗赵、董,唯自壮至老,笔笔自运,不屑依傍古人,故所书全无帖意,如旧家子弟,不过循规蹈矩,饱暖终身而已。至太守则天资清妙,本学思翁,而稍沾笪江上习气。中年得张樗寮察真迹临摹,遂入轻挑一路,而姿态自佳,如秋娘傅粉,骨格清纤,终不庄重耳。

  思翁于宋四家中独推服米元章一人,谓自唐以后,未有过之,此所谓僧赞僧也。盖思翁天分高绝,赵吴兴尚不在眼底,况文征仲、视希哲辈耶!元章出笔实在苏、黄之上,唯思翁堪与作敌。然二公者,皆能纵而不能伏,能大而不能小,能行而不能楷者,何也?余谓皆坐天分过高之病,天分过高则易于轻视古人,笔笔皆自运而出,故所书如天马行空,不受羁束,全以天分用事者也。

  董思翁尝论宋四家书皆学颜鲁公,余谓不然,宋四家皆学唐人耳。思翁之言误也。如东坡学李北海,而参以参寥;山谷学柳诚悬,而直开画兰画竹之法;元章学褚河南,又兼得驰骤纵横之势;学鲁公者唯君谟一人而已。……总之,宋四家皆不可学,学之辄有病,苏、黄、米三家尤不可学,学之不可医也。

  坡公书昔人比之飞鸿戏海,而丰腴悦泽,殊有禅机。余谓坡公天分绝高,随手写去,修短合度,并无意为书家,是其不可及处。其论书诗曰:“我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苟能通其意,自请不学可。”又曰:“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真能得书家玄妙者。然其戈法殊扁,不用中锋,如书《表忠观碑》、《醉翁亭记》、《柳州罗池庙碑》之类,虽天趣横溢,终不是碑版之书。……余年过五十,自分无有进境,亦不能成家,拟以苏书终其身,孰知写未三四年,毛疵百出,旋复去之。乃知坡公之书未易学也。

  或问余宋四家书既不可学,当学何书为得?余曰:“其唯松雪乎!”松雪书用笔圆转,直接二王,施之翰牍,无出其右。前朝如祝京兆、文衡山俱出自松雪翁,本朝如姜西溟、汪退谷亦从松雪出来,学之而无弊也。唯碑版之书则不然。碑版之书必学唐人,如欧、褚、颜、柳诸家,俱是碑版正宗,其中着一点松雪,便不是碑版体裁矣。或曰:“然则何不径学唐人,而必学松雪,何也?"余曰:“吾侪既要学书,碑版翰牍须得兼备,碑版之书其用少,翰牍之书其用多,犹之读三百篇,《国风》、《雅》、《颂》不可偏废,书道何独不然。"

  张丑云:“子昂书法温润闲雅,远接右军,第过为妍媚纤柔,殊乏大节不夺之气。"非正论也。褚中令书,昔人比之美女蝉娟,不胜罗绮,而其忠言谠论,直为有唐一代名臣,岂在区区笔墨间,以定其人品乎?

  思翁书画俱是大作手,其画宗北苑,而兼得大小米之长,尚茬第二乘。唯书法无古无今,不名一格,而能卓然成家,盖天资高妙,直在古人上也。余尝见思翁一画卷,用笔淹润,秀绝人寰,后有款云:“时年八十又一。"又见一书卷,临锺、王、虞、褚、颜、柳及苏、黄诸家,后有题云:“此数帖余临仿一生,才得十之三四,可脱去拘束之习。“书时年亦八十一。夫以思翁之天资学力,尚作书作画,老而不衰,自成大家也。

  米元章、董思翁皆天资清妙,自少至老笔未尝停,尝立论临古人书不必形似,此聪明人欺世语,不可以为训也。吾人学力既浅,见闻不多,而资性又复平常,求其形似尚不能,况不形似乎?

相关文章 阅读

钱泳(1759-1844)
人气:184
栏目: 清朝书法家
钱泳(1759-1844)
朱履贞《书学捷要 节录》清代书法理论
人气:131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朱履贞《书学捷要 节录》清代书法理论
郭辙书学颜真卿,一生乐书不疲,年逾九十而执笔稳健
人气:128
栏目: 毛笔书法鉴赏
郭辙书学颜真卿,一生乐书不疲,年逾九十而执笔稳健
颜真卿行书学习最佳范本!
人气:118
栏目: 毛笔行书作品
颜真卿行书学习最佳范本!
钱泳《书学》清代书法理论
人气:53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钱泳《书学》清代书法理论

毛笔书法百科 推荐

孙过庭《书谱》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167
孙过庭《书谱》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孙过庭/书谱 夫自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钟张之绝,晋末称二王之
王铎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221
王铎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王铎/论艺摘录 书法贵得古人结构。近观学书者,动效时流。古
崔瑗《草书势》两汉书法理论
人气:163
崔瑗《草书势》
草书势崔瑗 书契之兴,始自颉皇;写彼鸟迹,以定文章。爰暨末
姜夔《续书谱》宋代书法理论
人气:117
姜夔《续书谱》
姜 夔续书谱[节录] 邓散木《续书谱图解》(节选) 总论 真行草
欧阳询《八诀、三十六法、传授法、用笔论》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138
欧阳询《八诀、三十六法、传授法、用笔论》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欧阳询/八诀 澄神静虑,端己正容,秉笔思生,临池志逸。虚拳
卫恒《四体书势》两晋书法理论
人气:199
卫恒《四体书势》
四体书势卫恒 恒字巨山,少辟司空齐王府,转太子舍人、尚书郎
项穆《书法雅言》明代书法理论
人气:192
项穆《书法雅言》
项穆《书法雅言》 原序 余故善项子京,以其家多法书,名墨居
如何用一个字形容王羲之、米芾、颜真卿?
人气:161
如何用一个字形容王羲之、米芾、颜真卿?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书法之美 中国汉字是劳动人
费瀛《大书长语》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157
费瀛《大书长语》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费瀛/大书长语 ○正心 杨子云以书为心画,柳诚悬谓心正则笔正
李嗣真《书后品》隋唐五代书法理论
人气:104
李嗣真《书后品》
李嗣真《书后品》 昔仓颉造书,天雨粟,鬼夜哭,亦有感矣。盖
张彦远《法书要录》隋唐五代书法理论
人气:106
张彦远《法书要录》
张彦远《法书要录》 [简介]《法书要录》10卷 唐 张彦远 撰 此书
梁巘《承晋斋积闻录、古今法帖论、评书帖》清代书法理论
人气:94
梁巘《承晋斋积闻录、古今法帖论、评书帖》
梁巘《承晋斋积闻录》 执笔论 书大字,笔锋须瘦硬。盖笔锋瘦硬
陈绎曾《翰林要诀》元代书法理论
人气:152
陈绎曾《翰林要诀》
陈绎曾《翰林要诀》 第一 执笔法 擫 大指骨下节下端用力,砍直
林蕴《拨镫序》隋唐五代书法理论
人气:193
林蕴《拨镫序》
林蕴《拨镫序》 推、拖、撚、拽 蕴咸通末为州刑掾,时庐陵卢
李华《二字诀》隋唐五代书法理论
人气:56
李华《二字诀》
李华《二字诀》 截拽 或有人示以文卷者,中有《小学说》一篇,
《龙门二十品》原石与古阳洞内外景
人气:189
《龙门二十品》原石与古阳洞内外景
《龙门二十品》 是从河南洛阳市龙门石窟北魏时期的造像题记中
董逌《广川书跋》宋代书法理论
人气:125
董逌《广川书跋》
董逌 广川书跋(节选) 广川书跋卷一 父乙尊彝 李丕绪得古彝铭
写一套菜单800万,“吃货”艺术家非他莫属!
人气:113
写一套菜单800万,“吃货”艺术家非他莫属!
一套21张的菜单 拍出每张均价34.6万元人民币 加佣金近800万元人
陶弘景《与梁武帝论书启》南北朝书法理论
人气:50
陶弘景《与梁武帝论书启》
陶弘景《与梁武帝论书启》 ○陶隐居《与梁武帝论书启》 奉旨
明代《徐渭》书法理论
人气:148
明代《徐渭》书法理论
银钩虿尾凭人说,何曾得见前人法?王子独把一寸铁,鱼虫翎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