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毛笔书法>毛笔书法百科>

包世臣《艺舟双楫 节录》清代书法理论(4)

来源:网络  作者:包世臣  时间:2023-01-05    提示:文中图片可全屏

  去夏得足下致卬竹杖皆至此士人多有尊老者皆卽分布令知足下远惠之至

  往在都见诸葛显曾具问蜀中事云成都城池门屋楼观皆是秦时司马错所修令人远想慨然为尔不信具示为欲广异闻

  显字依草法定是显捡蜀志显父攀攀父乔乔瑾次子也瞻未生前瑾命乔入蜀为亮后恪旣族攀仍后瑾至显乃与瞻孙京同移河东华阳国志云平蜀之明年移蜀大臣宗预廖化诸葛显等於东按中宗卽位建康右军年已十五时诸葛诞孙恢为会稽太守显或南依恢故右军得在都见之也上距东移葢五十二年令人六字本旁注唐人临入正文从之

  知有汉时讲堂在是汉何帝时立此知画三皇五帝以来备有画又精妙甚可观也彼有能画者不能因摹取当可得不信具告

  知有至此知十五字各本无唐临及阁帖有之今依补

  彼盐井火井皆有不足下目见不为欲广异闻具示朱处仁今所在往得其书信遂不取答今因足下答其书可令必达处仁当是龙驤将军朱寿穆帝纪所载永和五年与抚同击范賁平益州者也通鑑或本误作燾[燾乃西蛮校尉别一人]

  以上五帖当是一书先谢远惠次杂问蜀事末附致朱书係由护军出守会稽后作

  得足下旃剡胡桃药二种知足下至戎盐乃要也是服食所须知足下谓顷服食方囘近之未许吾此志知我者希此有成言无缘见卿以当一笑

  至摰也别帖屡言情至此其省文非至止之至谓勤也如迨其谓之遐不谓矣之谓索戎盐先致谢耳方回郗愔字右军妻之长弟史称其栖心絶穀修黄老之术与右军及高士许询游东土不乐叅朝政有迈世风顷服食作须者误未许吾此志言方回虽近道犹未能深信也吾服食久犹为劣劣大都比之年时为復可可足下保爱为上临书但有惆悵 连上服食而申言之

  天巤膏治耳聋有騐不有騐者乃是要药

  天巤卽今飞巤毛赤而尖苍白似黑狐蜀产也

  以上三帖当是一书

  虞安吉者昔与共事常念之今为殿中将军前过云与足下中表不以年老甚欲与足下为下寮意其资可得小

  郡足下可思致之耶所念故远及

  墨藪载安吉善书别帖有虞义兴适道此或即其人然史无可考帖云远及当与抚也

  来禽樱桃靑李日给滕子皆囊盛为佳函封多不生足下所疏云此菓佳可为致子当种之此种彼胡桃皆生也吾篤喜种菓今在田里唯以此为事故远及足下致此子者大惠也上此此来禽四菓下此此会稽胡桃卽抚前所致者故云彼以明之前列菓名乃索其子定是一帖前人有谓此帖为与桓宣武者宣武以永和三年灭蜀右军以十一年去官帖云今在田里是去官后语宣武未再至蜀何能与宣武邪

  旦夕都邑动静淸和想足下使还具时州将桓公告慰情企足下数使命也谢无奕外住数书问无他仁祖日往言寻悲酸如何可言

  抚以永和九年斩萧敬文使还指此具时州将时是也抚已由征虏安西进平西言以此功朝议当进为鎭征极州将之荣也入升平果进镇西其卒也赠征西桓公以永和十二年大败姚襄於伊水收復洛阳修五陵告慰者言接其告欣慰也情企数使抚前助桓公平蜀或欲引之北伐有疏请也仁祖谢尙字尙弟奕字无奕升平一年五月尙卒朝议以尙在北得人故以奕代尙刾豫州北伐慕容雋明年卒於军外住指此此升平一年书

  省别具足下小大问为慰多分张念足下悬情武昌诸子亦多远宦足下兼怀并数问不老妇顷疾笃救命恒忧虑餘粗平安知足下情至

  陶侃士行以咸和四年平苏峻后由江陵移鎭巴陵五年斩郭默加督江州復移鎭武昌九年辞镇归国登舟而卒属吏画其像於武昌西门故称之士行十七子九子旧史有名抚妹为士行子妇老妇右军称妻也

  省足下别疏具彼土山川诸奇扬雄蜀都左太冲三都殊为不备悉彼故为多奇益令其游目意足也可得果当告卿求迎少人足耳至时示意迟此期眞以日为岁想足下鎭彼土未有动理耳要欲及卿在彼登汶领峨眉而旋实不朽之盛事但言此心以驰於彼矣知彼淸晏岁丰又所出有无乡故是名处且山川形势乃尔何可以不游目

  知彼帖承上帖之意定是一书所出有无言有他处所无是当时语鄕读如鄕也吾见於夫子之鄕言蜀本古之名邦也或以为无一鄕或以为有异产皆误

  足下今年政七十耶知体气常隹此大庆也想復勤加颐养吾年垂耳顺推之人理得忝以为厚幸但恐前路转欲逼耳以尔要欲一游目汶领非復常言足下但当保护以俟此期勿谓虚言得果此缘一段奇事也

  右军祖名正故讳作政抚以太寕二年自归至兴寕三年卒於益州厯四十三年前在敦所已洊歴显职史虽不言其寿数大都七十餘矣吾有七儿一女皆同生婚娶以毕唯一小者尙未婚耳过此一婚便得至彼今内外孙有十六人足慰目前足下情至委曲故具示

  同生一母也未婚之小者乃大令右军孙楨之外孙刘瑾皆知名此帖说欲游蜀而尙未果之故以坚其约当是最后书各本无唯唐临本有从之

  以上十九帖定与抚 云譙周有孙高尙不出今为所在其人有以副此志不令人依依足下具示严君平司马相如扬子云皆有后不 蜀人譙秀周之孙也李雄李驤李寿据蜀三徵皆不应今为所言蜀已内属在察也犹在帝左右之在连下九字为句云譙周下廿九字十七帖本所无严君平下十四字阁本亦别为帖唐临本及大观帖皆连为一文义为优从之此帖定是永和三年右军为江州刾史时闻宣武平蜀而致之者畱意人材表章气节乃怀柔反侧弟一义

  宣武荐秀卒不起未必非此书啟之抚欲炙之士观虞安吉帖止叙丳论资是未可与言此也

  以上一帖与宣武 吾前东粗足作佳观吾为逸民之怀久矣足下何以等復及此似梦中语耶无缘言靣为嘆书何能悉 会稽在金陵东南朝时所谓东郡东土东中皆斥会稽云吾前是辞内史后语等待也言同具逸民之志何以迟迟不决作方者误復及此似梦中语想右军去官时有书留之也此帖当与方回方回旣姻亲又同志故措辞直爽胡桃帖未许吾此志之说所由来也此永和十一年书

  瞻近无缘省告但有悲嘆足下小大悉平安也云卿当来居此憙迟不可言想必果言告有期耳亦度卿当不居

  京此旣避又节气佳是以欣卿来也此信旨还具示问

  两告字各本俱作苦传橅误也晋人言苦皆谓病帖意殊不尔此此会稽避谓嚣尘不及想必果言为句告有期属其先告来期也

  知足下行至吴念违离不可居叔当西耶迟知问

  方回以黄门侍郎出为吴郡守固辞乃改临海此右军初闻吴郡命喜其近东而致之书叔谓重熙当西谓其代

  荀羡为北中郞将镇下邳也

  以上三帖皆与方囘

  龙保等平安也谢之甚迟见卿舅可耳至为简隔也今往丝布单衣财一端示致意

  今往十二字各本皆别唯唐临本合良是从之

  胡母氏从妹平安故在永兴居去此七十也吾在官诸理极差顷比復勿勿来示云与其婢问来信不得也

  永兴今萧山此此会稽婢字絶句

  彼所须药草可示当致

  须各本草法皆成顷笔驶所致耳

  以上三帖不得主名大都其羣从也

  道光十三年四月十七八九日作於小倦游阁两目似雾看花而下笔如鹰鸇搏击饶有不草使转从横之意但发波时有剩墨以为憾耳嘉庆二十二年在都下为新建余鼎銕香作述书一卷字大才当此书四之一而雄肆有若方丈余明经久返道山述书不知流落何所葢二十年来作小正书唯此二种也延平剑合以告有缘安吴包世臣自记

  与吴熙载书

  熙载足下,承以裹笔不裹笔殊异之故为问。善哉,善哉!近人可与言此者希矣。僕亦略涉籓篱,数他家之寳耳。虽然不可不为足下尽言之。

  二王真行草具存,用笔之变备矣,然未尝出裹笔也。唯南库本《十三行》“收和颜”三字,有一二裹笔,目係宋人摹鐫,间以已意,非其本然。夫字始於画,画必有起有止,合众画以成字,合众字以成篇,每画旣自成体势,众有体势者合,自然顾盻朝揖出其中,迷离幻化出其中矣。裹笔则专借他画以作此画之势,借他字以成此字之体,健者为短长排闔之雄,弱者为便辟侧媚而已。故二王传书,虽中间閒画,皆起止完具,刀斩斧齐。如淸庙之瑟,朱弦踈越,一唱三嘆,无急管繁弦,以悦滛哇之耳,而神人以和,移风易俗,莫与善也。勃海宪章右军,抽锋一线,如猿腾鶻落而冺上下相承之迹,永兴祖述大令,裾带飘扬而朿身矩歩,有冠剑不可犯之色。是虽舒筋敛骨,刻意求工,然犹未出裹笔。也河南始於履险之处裹锋取致,下至徐、颜,益事用逆,用逆而笔驶,则裹锋侧入,姿韵生动,又始间以肥瘦浓枯,震耀心目。后世能者,多宗二家,东坡尤为上座。坡老书多澜漫,时时敛锋以凝散缓之气,裹笔之尙,自此而盛。思翁晚出,自知才力薄怯,虑其懈散,每以裹笔制胜,然亦用之救败耳。及近人刘诸城,乃专恃此,又先以搭锋养其机,浓墨助其彩,然后裹笔以作其势,而以枯墨显出之,遂使一幅之中,浓纎相间,顺逆互用,致饰取悦,几於龋齿堕髻矣。晋字宋拓,人间罕见,但得一二裹笔,方自詡为盛业,何能更知其实为下乘乎!

  僕学裹笔廿年而后得,继求之古,悟其用意伤浅,力剋除之。又十年,乃见裹笔与用逆相近而实悬殊也。用逆以换笔心,篆分之祕密。裹笔则如词章家之倍犯蝉连,按歌家之啾发投曲,拳勇家之接歩靠手,虽不能尽废,要不可恃为当家也。足下资性卓絶,而自力不倦,自能悟入单微,故以相授。然不龟手药,虽出江头洴澼人,执珪之赏,是足下材力自致,非聚族而谋者所敢与其巧也。有暇望过我面悉,初暑已蒸湿珍重千万!世臣顿首。

  记两笔工语

  王兴源者:归安之善连鎭人,估笔扬州兴教寺,甚困。扬市羊毫无佳者,嘉庆丙寅春,兴源介友人进其笔,试之而善。兴源欲将去再修,谓:“此笔固已无弊,然见君指势,修笔势以称之,当益工。”已而信然。

  因问之曰:“寻常市笔,差可用者不过什一二,何耶?”

  兴源曰:“此修工之优劣也。能手所修,虽千百管,皆精良如一,出俗工则 必无幸焉。吾善连女工习紥头,男工唯主修,然俗手取值,当能手才什一,而能手出货,当俗工亦什一。估笔者多嗜利,用笔者少眞知,此市之所为无佳笔,而佳笔之所为难售也。能手之修笔也,其所去皆毫之曲与扁者,使圆正之毫独出锋到尖,含墨以着纸,故锋皆劲直,其力能顺指以伏纸。俗工意亦如是,而目不精,手不稳,每至去圆正之毫,而扁与曲者反在所留,曲且扁之毫到尖,则力不足以摄墨,而着纸辄臃肿拳曲,遇弱纸即被裹,遇强纸即被拒,且何以发指势以称书意哉!”

  丙子秋,在吴门又遇王永清,永清,吴之大郞桥人,治笔于家,不传徒,不设肆。 试其羊毫,尤圆健。示以兴源所製,永清曰:“此笔善矣。然尖善而根不善,着水则腰胀,未足言佳笔也。其修工净已,而劣毫之根未去,选锋虽健,被劣根间错,不能明谐周比,出力以到尖。书道尙*(击页)、跌、转换,而*(击页)、跌、转换时,指取笔力,常自尖达根,根有病则尖必散,是尖被根索也。劣毫尖去根留,则劣毫所占之地步犹存,佳毫出力时,遇空有以自寛,其势易以偏缩,则力不聚尖,而直者反曲。吾之治笔也,先纳笔头于粗管,修去其曲与扁之甚者,胶尖俟 干透,乃倒梳其根令净,换管再紥,又择去其不甚直而圆者,再胶再梳,又恐曲与扁者虽净,或有圆正而其材不长不能齐尖者厠其间,上齐则下所藏,入管者少而根硬,下齐则腰发胖而尖薄,是亦未足以发挥指力,曲折如 意也;又择而梳之,然后固紥其根,而桼以投于精管。故终笔之用,而无一褪毫,尖尽秃而笔身仍靭好不僵也。”

  予先后徧赞于嗜书者,两笔工之名遂甲吴越间。旣而思之曰:艺之精者,必通乎道。两笔工其进乎技者耶?兴源之为说也,其有举直错诸枉,举枉错诸直之意乎?芟夷藴崇,絶其本根,勿使能植,则善者伸。永淸之艺近之矣!予故备记之,庶几桼园牧马童、柳州都料匠之有继声也。

  记两棒师语

  予既记两笔工语为书,因忆旧识曹竹斋之论拳、潘佩言之论枪,录而传之。

  竹斋,闽人也,江淮间健者,莫能当其一拳,故称曹一拳。老而贫,卖卜扬州,市少年以重币请其术,不可。予怪之,则曰:“此皆无赖子,岂当授艺以助虐哉?”拳棒者,先古舞蹈之遗也,君子习之,所以调血脉养寿命,其粗乃以御侮,必彼侮而我御之;若以之侮人,则反为人所御而自败矣。无赖子以血气事侵凌,其气浮于上而立脚虚,故因其奔赴之势,略藉手焉而仆耳。人之一身止两拳,拳之大才数寸,焉足卫五尺之躯,且以接四靣乎?唯吾养正气,使周於吾身,彼之手足近吾身,而吾之拳卽在其所近之处,以彼之虚嚣之气,与吾静定之气接,则自无幸矣。故至精是术者,其徵有二:一则精神贯注而腹背皆乾滑如腊肉,一则气体健举而额颅皆肥泽如粉粢。是皆血脉流行,应乎自然,内充实而外和平,犯而不校者也。”

  佩言,歙人,以枪法著声,称潘五先生。其言曰:“枪长九尺而桿圆四五寸,然枪入手则全身悉委于桿,故必以小腹贴桿使主运,后手必尽錞,以虎口实擫之,前手必直,令尽势,以其掌根与后手虎口反正紵绞,而虚指使主导;两足亦左虚右实,进退相仕以趋势。使枪尖、前手尖、前足尖、肩尖、鼻尖,五尖相对,而五尺之身自托荫于数寸之桿,遮闭周匝,敌仗无从入犯矣。其用有戳有打其,法曰二曰叉,二以取人,叉以拒人,此叉则彼二,此二则彼叉,叉二循环,两枪尖交如绕指分寸间,出入百合,不得令相附。桿一附则有仆者,故曰千金难买一声响。手同则争目,目同则争气;气之运也,久暂稍殊,而胜败分焉。故其术为至静,吾授徒百数而莫能传吾术,吾之术受于师者才十之三,十之七则授徒时,被其非法相取之势,廹而得之於无意者也。是故名师易求,佳徒难访。佳徒意必在得师,以天下之大,求之无不如意者;至名师求徒,虽遇高资妙质,足以授道,而非其志之所存,不能耐劳苦以要之永久,则百贡而百见却矣。”

  竹斋以嘉庆庚午没于扬,年八十餘。佩言自丁卯回歙后,遂絶信问。夫兵家贵后起,故曰:“重用兵者强,轻用兵者弱。”又曰:“仁人之兵不可诈,延则莫邪之长刃,婴之者断;锐则莫邪之利锋,当之者溃。”竹斋其知此意乎?兵要在乎善附民,委身于桿,斯其术矣。敬事无壙,敬敌无壙,非有廹而后得者乎?人之自淑也在得师,既得师以自淑矣,则必求其有传,而传之者之不可必得也。古人所为嘆志卑则轻物,轻物不求助,苟不求助,安能理者也。善夫!

  右记两棒师语,言武事似于书道无涉,不知使枪棒者皆有指法,力聚指则气上浮,故尤重歩法。予尝自题《执笔图》曰:“全身精力到毫端,定气先将两足安。悟入鵞羣行水势,方知五指力齐难。”葢作书必期名指得劲,然予炼名指劲数年,而其力乃过中指,又数年乃使中指与名指力均,以迄於今,作书时少不留意,则五指之力互有轻重,而万毫之力亦从之而有参差。故两棒师说武事,乃深合书道。故附录於此,使来者知触类而长,求有餘师也。

  仲虞自离扬州归旌德,阅十数年,今年首夏过其家,仲虞出其说智果《心成颂》文,谓此乃传立书之法,拨鐙止宜於坐书,至长幅大字,不得不立书者,则其法著於《心成颂》。而注家会於其言“执笔安足”者,皆以字体画形说之。葢立书长辐,必不能用左手称翼如之势以平其气,是以右半腹必贴几,右腹贴几,则左半腹侧离几,左足舒而徃后,则气不至偏右而上浮。故言“长舒左足,潜虚半腹”也。右手斜伸,如一角向前者,则右肩必展,故言“回展右肩,峻拔一角”也。非仲虞之精心锐思,不能及此,此益可证两棒师语之通於书矣。

  忆予初识寕化伊墨卿秉綬太守於袁浦,墨卿,诸城之弟子也,因从问诸城法。太守曰:“吾师授法曰:‘指不死则画不活’。其法置管于大指、食指、中指之尖,略以爪佐管外,使大指与食指作圆圈,卽古龙睛之法也。其以大指斜对食指者,则形成凤眼,其法不能死指,非眞传也。”予曰:“玩诸城书势,其执笔似不如是。”太守曰:“尝求吾师面作书,此法断不误人。”后在客邸遇周姓,乃诸城侍书者,自十五供诸城硏墨伸纸之役,至廿七,诸城乃荐之闽督。予因问诸城执笔之法,周曰:“诸城作书,无论大小,其使笔如舞滚龙,左右盘辟,管随指转,转之甚者,管或坠地。”予因告以太守之语,周曰:“诸城对客作书,则用龙睛法,自矜为运捥,其实非也。”及在都,晤陈玉方侍御。侍御尤为诸城髙第弟子,言所受之法,与太守同,而侍御守其法不如太守之坚,故其书较胜。

  尝闻横云山人每见其甥张得天之书輒呵斥。得天请笔法,山人曰:“苦学古人,则自得之。”得天因匿山人作书之楼上三日,见山人先使人硏墨盈盘,卽出硏墨者而键其门,乃啟篋出绳,繫於阁枋,以架右肘,乃作之。得天出,效为之经月,又呈书,山人笑曰:“汝岂见吾作书耶?”古人於笔法,无不自秘者,然亦以秘之甚,故求者心挚而思锐,一得其法则必有成。后之得吾书者,慎毋以其不自秘而易视之也。道光甲辰八月廿六日,倦翁记之。

  完白山人传

  山人,安徽怀寕之集贤关人也。姓邓氏,字石如,其名以敬避今上御名,下一字遂以字行,而更字顽伯,集贤关当皖公山下,故又号完白山人。少产僻鄕,眇所闻见顾,独好刻石,仿汉人印篆甚工,弱冠孤露,卽以刻石游性,亷而尤介无所合,七八年转展至寿州,时亳人前巴东知县梁巘,主讲寿春书院,巴东以工李邕书名天下。山人为院中诸生刻印,又以小篆书诸生箑,巴东见之嘆曰:“此子未諳古法耳,其笔势浑鸷,余所不能充其才力,可以輘轢数百年鉅公矣。”因为山人治装,而致之江寕举人梅鏐。举人为文穆公季子,文穆虽贫宦,然梅氏自北宋为江左甲族,闻人十数,弆藏至富,文穆又受圣祖殊遇,得祕府异珍尤多。葢秦、汉以来金石善本备在焉。山人既至,举人以巴东故,为山人尽出所藏,復为具衣食楮墨之费。山人旣得纵观,推索其意,明雅俗之分,迺好《石鼓文》、李斯《嶧山碑》、《太山刻石》、《汉开母石闕》、《燉煌太守碑》、《苏建国山》及皇象《天发神谶碑》、李阳冰《城隍庙碑》、《三坟记》,每种临摹各百本,又苦篆体不备,手写《说文解字》二十本,半年而毕,復旁搜三代鐘鼎及秦汉瓦当碑额,以纵其势博其趣。每日昧爽起,硏墨盈盘,至夜分尽墨乃就寝,寒暑不輟,五年篆书成;乃学汉分,临《史晨前后碑》、《华山碑》、《白石神君》、《张迁》、《潘校官》、《孔羡受禪》、《大饗》各五十本,三年分书成。山人篆法,以二李为宗,而纵横闔闢之妙,则得之史籀,稍叅隶意,杀锋以取劲折,故字体微方,与秦汉当额文为尤近;其分书则遒丽淳貭,变化不可方物,结体极严整而浑融无迹,葢约《嶧山》、《国山》之法而为之。故山人自谓:“吾篆未及阳冰,而分不减梁鵠。”余深信其能择言也。山人移篆分以作今隶,与《瘗鹤铭》梁侍中石闕同法,草书虽纵逸不入晋人,而笔致藴藉,无五季以来俗气。

  山人客于梅氏八年,学旣成,梅氏家益匱不復能客山人,山人乃復如前草屨担簦,徧游名山水,以书刻自给。山人游黄山,至歙鬻篆於贾肆。武进编脩张惠言敎授歙脩撰金榜家,编脩故深究秦篆,为脩撰所器。编脩见山人书于市,归语脩撰曰:“今日得见上蔡真跡!”脩撰惊问语以故,遂冐雨偕诣山人於市侧荒寺。脩撰卽备礼客山人。

  脩撰家庙甚壮丽,其楹皆贞石而刻,联及悬额脩撰精心冩作,葢百易而后定,谓莫能加于此也。及见山人书,卽鳩匠斵其额,而石楹既竖不便磨,治架屋而卧楹,请山人书之,刻成乃重建,其倾服至此。山人侨居脩撰家,编脩遂从山人受篆法,一年脩撰称之於太子太傅戸部尙书曹文敏公,文敏请山人作四体千文横卷,字大径寸,一日而成,文敏嘆絶,具白金五百为山人寿。

  乾隆庚戌秋纯庙八旬圣节,文敏以六月入都,强山人同徃。山人独戴草笠,靸芒鞋策驴后文敏三日行。文敏舆从,以山东发水转后,与山人相値於开山,时廵抚以下命吏郊迎文敏,山人策驴过辕门,门者呵止之。文敏坐堂上遥见山人趋出,延入让上座,徧赞於诸公,曰:“此江南高士邓先生也,其四体书皆为国朝第一!”诸公乃大惊,为具车从。文敏曰:“吾屈先生甚,乃肯来都,卒不肯同行,愿诸公共成先生之志。”遂率诸公,送山人至辕门上驴去,乃入就坐。时都中工书者,推相国刘文淸公,而鉴别则推上海左副都御史陆緆熊。山人至都,二公见山人书大惊,踵门求识,而皆曰“千数百年无此作矣”。

  山人遂留都中,未几文淸左迁失势,而副宪以忧暴卒。时都中作篆分者,皆宗内阁学士翁方纲阁学,以山人不至其门,乃力詆山人耳。食者共和其説。山人顿蹟出都。文敏为治装,致之於兵部尙书两湖总督毕沅尙书以鉴赏名家。然于此事,实踈不能知山人,而深器其高尚。时吴中知名士多集节署,裘马都丽,山人独布衣徒歩,居三年辞归。尚书留之不可,乃为山人置田宅为终老计,而觴山人之行,曰:“山人,吾幕府一服淸凉散也!今行矣,甚为减色!”四座惭沮,后文敏病笃,语其长子,曰:“吾即逝,邓山人必有輓联至,汝卽以勒吾墓华表及专祠前楹,足矣!”

  山人年四十六,乃娶于某,不数年没,继娶于某。然山人游兴不衰,常往来江淮间,鬻书以给旅费。余以嘉庆七年识山人於鎭江,过从十餘日,以余为能眞知山人书。明年復於扬州相值山人,作太山之游。至九年秋,山人由山东至常州,过扬不入城,及十一月杪,晤阳湖。今凤台知县李兆洛申耆,始知余与翰风同客扬州,翰风编脩弟也。余始闻山人名自翰风,时山人得家书促归里,乃买舟回扬,访余於天心墩。而余适去东臺。山人俟余至十二月初八,乃语翰风曰:“歳尽矣,去家尙千里,吾不及终待慎伯矣。”遂解缆。翌日而余至,山人归里不復出游,遂以明年十月卒於家,年六十有三岁。子尚璽尚幼,山人书至伙,而少碑刻,有书百轴存于家,又有百轴付怀寕大观亭僧悟本。闻悟本守之甚愼,申耆亦藏山人各体书精良者二十帧,议勒石以永其传。

  包世臣曰:“余性嗜篆分,颇知其意,而未尝致力。至于真、行、藳草之间,则不復后人矣,然吾见山人正书,方寸以上者,简肃沉深,雁行登善,非徐、裴以下所及。”余在鎭江初识山人时,嘉定钱坫献之、阳湖钱伯坰鲁斯先在皆与余为忘年交,献之自负其篆为直接少温,然与余同游焦山,见壁间篆书《心经》,摩挲逾时,曰:“此非少温不能作,而楮墨才可百年世间,岂有此人耶?此人而在,吾不敢復搦管矣!”及见山人,知《心经》为山人二十年前所作,乃摭其不合六书处以为詆。鲁斯故服山人篆、分为絶业,及见其行草,嘆曰:“此杨少师神境也!”遂因余以见山人。然鲁斯正行书,名自文淸,厌世论者推为苐一。而鲁斯执笔,则虚小指以三指包管外,与大指相拒,侧豪入纸,助怒张之势,常谓“永叔使指运而腕不知”之论,为指捥皆不动,以肘来去,又谓“作书无以指钩距”之理,痛斥古今相承拨鐙七字之说,意以山人篆法当同,迺藉山人以信其旨。及见山人作书,皆悬捥双钩,管随指转,与鲁斯法大殊,遂助献之詆!山人尤力私意所中真识,遂蒙青云之交,不渝终始。宜山人之痛,哭于编脩与文敏也。

  删定吴郡《书谱序》

  夫自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钟张之絶,晋末称二王之妙。羲之云:“寻诸名书,钟张信为絶伦,其餘不足观。”……垂拱三年写记

  由于本站已经收录了《书谱序》全文,故略去 !

相关文章 阅读

笪重光《书筏》清代书法理论
人气:193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笪重光《书筏》清代书法理论
包世臣(1775-1855)
人气:190
栏目: 清朝书法家
包世臣(1775-1855)
阮元《南北书派论 节录》清代书法理论
人气:177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阮元《南北书派论 节录》清代书法理论
刘熙载《艺概 节录》清代书法理论
人气:169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刘熙载《艺概 节录》清代书法理论
朱和羹《临池心解》清代书法理论
人气:149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朱和羹《临池心解》清代书法理论
吴德旋《初月楼论书随笔》原文与译文(节录)清代书法理论
人气:132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吴德旋《初月楼论书随笔》原文与译文(节录)清代书法理论
朱履贞《书学捷要 节录》清代书法理论
人气:131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朱履贞《书学捷要 节录》清代书法理论
周星莲《临池管见》清代书法理论
人气:129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周星莲《临池管见》清代书法理论
包世臣《艺舟双楫 节录》清代书法理论
人气:114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包世臣《艺舟双楫 节录》清代书法理论
梁巘《承晋斋积闻录、古今法帖论、评书帖》清代书法理论
人气:94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梁巘《承晋斋积闻录、古今法帖论、评书帖》清代书法理论
杨守敬《学书迩言》清代书法理论
人气:93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杨守敬《学书迩言》清代书法理论
宋曹《书法约言》清代书法理论
人气:88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宋曹《书法约言》清代书法理论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清代书法理论
人气:60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清代书法理论
万经《分隶偶存》清代书法理论
人气:54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万经《分隶偶存》清代书法理论
冯班《钝吟书要 节录》清代书法理论
人气:53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冯班《钝吟书要 节录》清代书法理论
钱泳《书学》清代书法理论
人气:53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钱泳《书学》清代书法理论

毛笔书法百科 推荐

蔡邕《笔论》《九势》两汉书法理论
人气:187
蔡邕《笔论》《九势》
笔 论 --蔡 邕 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
熊孩子撕毁任伯年画作
人气:172
熊孩子撕毁任伯年画作
原定于5月28日佳士得香港春拍中国近现代书画专场上拍卖的一件
韦续《五十六种书·并序》隋唐五代书法理论
人气:161
韦续《五十六种书·并序》
韦续《五十六种书并序》 自三皇以前,结绳为政,至太昊氏,文
陈槱《负暄野录》宋代书法理论
人气:66
陈槱《负暄野录》
陈槱《负暄野录》 总论古今石刻 古者金铜等器物,其款识文字
许慎《说文解字序》两汉书法理论
人气:138
许慎《说文解字序》
说文解字序许慎 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
赵孟坚《论书》宋代书法理论
人气:73
赵孟坚《论书》
赵孟坚(11991264)中国南宋画家。生于庆元五年(1199),卒于景
陈绎曾《翰林要诀》元代书法理论
人气:152
陈绎曾《翰林要诀》
陈绎曾《翰林要诀》 第一 执笔法 擫 大指骨下节下端用力,砍直
被日本抢走的千年名画,放大10倍后让国人愤怒:千年技艺丢了
人气:61
被日本抢走的千年名画,放大10倍后让国人愤怒:千年技艺丢了
本期导读: 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是一幅著名的山水画,原
列代书论名录,学书法更快!
人气:175
列代书论名录,学书法更快!
由于历代书论繁杂,各发各家言,难以全述。下面列出历代书论
林蕴《拨镫序》隋唐五代书法理论
人气:193
林蕴《拨镫序》
林蕴《拨镫序》 推、拖、撚、拽 蕴咸通末为州刑掾,时庐陵卢
白蕉《书法十讲》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118
白蕉《书法十讲》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白蕉著《书法十讲》 目 录 序言 作者:何民生 《书法十讲》讲
宋曹《书法约言》清代书法理论
人气:88
宋曹《书法约言》
宋曹《书法约言》 总论 学书之法,在乎一心,心能转腕,手能
伊秉绶隶书题匾,500年来第一人!
人气:157
伊秉绶隶书题匾,500年来第一人!
北京永乐2021春拍举锤 中国古代书画夜场中 伊秉绶四字斋号 昨叶
新中国第一个书法社团,比中国书协还早25年!
人气:172
新中国第一个书法社团,比中国书协还早25年!
中国书法研究社 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书法社团,成立于19
曾巩《局事帖》书法艺术赏析
人气:161
曾巩《局事帖》书法艺术赏析
曾经在2009年刷新当时中国书法作品拍卖纪录的曾巩《局事帖》以
故宫展出胜大庄乾隆皇帝书法珍宝进入全球NFT排行榜前五十大
人气:164
故宫展出胜大庄乾隆皇帝书法珍宝进入全球NFT排行榜前五十大
有 第二故宫 美誉的KENDERS-胜大庄文化企业集团继米芾书法珍宝
清代《何绍基》书法理论
人气:115
清代《何绍基》书法理论
何绍基 跋陈叙斋藏赵文敏书千文 智师真草《千文》,草书分行
董其昌倾心赞誉的明代“羲献父子”
人气:160
董其昌倾心赞誉的明代“羲献父子”
小编说 莫是龙(15371587),得米芾石刻云卿二字,因以为字,字
杨守敬《学书迩言》清代书法理论
人气:93
杨守敬《学书迩言》
杨守敬《书学迩言》 ○绪论 梁山舟答张芑堂书,谓学书有三要
赵孟頫《论宋十一家书、阁帖跋》元代书法理论
人气:87
赵孟頫《论宋十一家书、阁帖跋》
赵孟頫《论宋十一家书》 原文 一、李西台①书去唐未远,犹有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