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毛笔书法>毛笔书法百科>

书法典故《落水兰亭》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2023-01-31    提示:文中图片可全屏

  落水兰亭

  “兰亭序”不管是拓本或摹本,自古以来书家都十分喜爱。宋代的赵孟坚更是酷爱之。他曾经买到好的“兰亭古拓本”,非常欣喜,乘着船连夜赶回家。不料快到岸时,逢大风浪,船翻覆了,幸好他立于浅水的地方。行李都不见了,他却手持他的“兰亭拓本”,向别人说“兰亭在这里,其他东西都不见了,我不介意”。事后并题了八字于卷首:“性命可轻,至宝是保”,爱惜兰亭到这种地步,真是书坛趣谈。后来的人于是称他的兰亭拓本为“落水兰亭”。

相关文章 阅读

书法典故《偶创飞白》
人气:193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书法典故《偶创飞白》
书法典故《落水兰亭》
人气:189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书法典故《落水兰亭》
书法典故《一台二妙》
人气:182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书法典故《一台二妙》
书法典故《入木三分》
人气:175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书法典故《入木三分》
书法典故《山中宰相》
人气:160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书法典故《山中宰相》
书法典故《取而代之》
人气:80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书法典故《取而代之》
书法典故《书中龙象》
人气:80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书法典故《书中龙象》
书法典故《动符轨则》
人气:72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书法典故《动符轨则》
书法典故《铁门限》
人气:56
栏目: 毛笔书法百科
书法典故《铁门限》

毛笔书法百科 推荐

朱和羹《临池心解》清代书法理论
人气:149
朱和羹《临池心解》
《临池心解》朱和羹 一 学书须先明源流,次谙法度,次明传习
颜之推《论书》南北朝书法理论
人气:204
颜之推《论书》
颜之推《论书》 真草书迹,微须留意。江南谚云:尺椟书疏,千
卢携《临池诀》隋唐五代书法理论
人气:187
卢携《临池诀》
卢携《临池诀》 吴郡张旭言:自智永禅师过江,楷法随渡。永禅
窦臮 窦蒙《述书赋、述书赋》隋唐五代书法理论
人气:147
窦臮 窦蒙《述书赋、述书赋》
《述书赋》 述书赋(上) 论周至唐一十三代,工书史籀等二百七人
赵孟頫《论宋十一家书、阁帖跋》元代书法理论
人气:89
赵孟頫《论宋十一家书、阁帖跋》
赵孟頫《论宋十一家书》 原文 一、李西台①书去唐未远,犹有唐
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书论、笔势论十二章、记白云先生书诀》两晋书法
人气:142
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书论、笔势论十二章、记白云先生书诀》
王羲之 (303361年),东晋书法家,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临
成公绥《隶书体》两晋书法理论
人气:64
成公绥《隶书体》
《隶书体》--成公绥 皇颉作文,因物构思;观彼鸟迹,遂成文字
李世民《笔法诀、论书、指意、王羲之传论》隋唐五代书法理论
人气:155
李世民《笔法诀、论书、指意、王羲之传论》
李世民《指意》 夫字以神为精魄,神若不知,则字无态度也;以心
卫铄《笔阵图》两晋书法理论
人气:108
卫铄《笔阵图》
笔阵图卫 铄 卫铄,别称卫夫人,名铄,字茂漪(公元272349年)
新中国第一个书法社团,比中国书协还早25年!
人气:172
新中国第一个书法社团,比中国书协还早25年!
中国书法研究社 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书法社团,成立于19
释亚栖《论书》隋唐五代书法理论
人气:123
释亚栖《论书》
释亚栖《论书》 凡书通即变。王变白云体,欧变右军体,柳变欧
袁昂《古今书评》南北朝书法理论
人气:125
袁昂《古今书评》
袁昂《古今书评》 王右军书如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者,爽爽有
苏轼《论书》宋代书法理论
人气:83
苏轼《论书》
苏轼《论书》 一、创作论 书唐氏六家书后 永禅师书,骨气深稳
如何用一个字形容王羲之、米芾、颜真卿?
人气:164
如何用一个字形容王羲之、米芾、颜真卿?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书法之美 中国汉字是劳动人
韩方明《授笔要说》隋唐五代书法理论
人气:136
韩方明《授笔要说》
韩方明《授笔要说》 昔岁学书,专求笔法。贞元十五年,授法于
明代《王铎 论艺摘录》书法理论
人气:57
明代《王铎 论艺摘录》书法理论
王铎《论艺摘录》 书法贵得古人结构。近观学书者,动效时流。
陶弘景《与梁武帝论书启》南北朝书法理论
人气:50
陶弘景《与梁武帝论书启》
陶弘景《与梁武帝论书启》 ○陶隐居《与梁武帝论书启》 奉旨
姜夔《续书谱》宋代书法理论
人气:117
姜夔《续书谱》
姜 夔续书谱[节录] 邓散木《续书谱图解》(节选) 总论 真行草
卫恒《四体书势》两晋书法理论
人气:199
卫恒《四体书势》
四体书势卫恒 恒字巨山,少辟司空齐王府,转太子舍人、尚书郎
卫铄《笔阵图》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气:182
卫铄《笔阵图》书论原文及翻译赏析
卫 铄/笔阵图 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笔;六艺之奥,莫重乎银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