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诗人大全>

张孝祥 宋代/宋朝

来源:书法资料网  查阅:160 次  时间:2023-03-16    

张孝祥 个人简介

张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汉族,简州(今属四川)人,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

张孝祥 相关资料

主要成就


  相较词作流传之广,张孝祥的诗闻名度不高。较之词作,于湖诗追求的是另一种文学境界,韩元吉称之为“清婉而俊逸”,他的诗明显受宋诗的气质影响,学杜,学苏,承受江西诗派影响。诗作内容包含对国事的忧怀,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以及羁旅感怀,其中尤以感怀诗最佳,体现了其诗风的清婉俊逸,诗意的深隽奇正和诗韵的平实简淡。譬如《宵征》中“竹舆出林薄,十里月渐明,光彩散草木,凉意浸冠缨”,风格较其词的豪气,诗情主体清淡。


  张孝祥作为南宋初期著名文人,其文体靡所不该,而忧国慨敌的情怀无所不在。客观而言,张孝祥的文不如诗,而诗则不如词。其词“豪壮典丽”,并不局限于一种文风,而尤以忠愤悲慨的爱国词为世所名。
  总观张孝祥的爱国词作,字里行间无一不表达了他对故国的哀思长怀,对北伐中原的讴歌颂扬和对萎靡国事的感愤悲慨:如《浣溪沙·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写“万里中原烽火北”,表达了对在金人统治下的北中国的怀念;《水调歌头·和庞佑父》以“剪烛看吴钩”,“击楫誓中流”,表达北伐抗敌的热情。他的代表作《六州歌头》“长淮望断”概括了自绍兴和议、隆兴元年符离兵败后20余年间的社会状况,对于南宋王朝不修边备、不用贤才、实行屈辱求和的政策,表示了极大的愤慨。词中写道:“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据说当时他在建康留守席上赋此词,张浚读了之后深为感动,为之罢席而去(《说郛》引《朝野遗记》)。清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也说这首词“淋漓痛快,笔饱墨酣,读之令人起舞”,可见其影响之大。
  除却立意鲜明的爱国词作外,张孝祥的咏怀词也因其英姿奇气的高雅格调而为人称颂,此类写景寄情、因事立意之作,如《念奴娇·离思》《水调歌头·泛湘江》,通过对江上“处处风波恶”的描绘和对屈原的吊念,表达了自己“天涯漂泊”和无辜被黜的感慨,隐约而含蓄的表达了对朝廷的不满,而通过笔下描绘的旷朗情境,亦展示了自我胸怀。这一种经常流露的放旷、豁达的人生态度,显然是受到苏轼很深的影响,譬如《西江月·洞庭》的“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浣溪沙》的“已是人间不系舟,此心元自不惊鸥,卧看骇浪与天浮”等,在清疏淡远的韵调中隐含着作者在饱受打击之后的牢骚不平。又如《念奴娇·过洞庭》是乾道二年(1166)因受谗毁罢官后自桂林北归的途中所作。上阕描写“表里俱澄澈”的洞庭湖景色,下阕抒发“肝肺皆冰雪”的高洁胸怀,被前人推为其词作中最杰出的一首。这类词作境界清疏空阔,情调凄凉萧飒,虽然没有直接写社会现实,但却呈现出了那个时代的特殊色彩。
  除却同国事紧密相关的爱国咏怀词外,张孝祥的情词也别具风格。其情词深婉清丽,情切意深,佳作尤推思念情人李氏的几首作品,譬如《念奴娇·风帆更起》中,“别岸风烟,孤舟灯火,今夕知何处?不如江月,照伊清夜同去。”面对与爱人被迫分别,他的内心是自责而痛苦的,江月可以随人,而人不如月,身不由己,只能“默想音容,遥怜儿女,独立衡皋暮。” 又展现了词人另一面多情的内心世界。
  张孝祥的才情也能从其随手拈来的早期写景小词中领略十分,这类写景词清雅流丽,其中有许多描绘临安景色的作品,譬如《西江月》中描绘西湖春色的“十里轻红自笑,两山浓翠相呼”,或《菩萨蛮》中“吴波细卷东风急,斜阳半落苍烟湿”。临安不仅有清雅秀丽的一面,也有繁华热闹的一面,譬如《鹧鸪天·春情》中描绘的“杏花未遇疏疏雨,杨柳初摇短短风”、“行行又入笙歌里,人在珠帘第几重?” 写出了杭州春日郊游盛况,读来仿佛入画境,春意盎然。—— 可见张孝祥词作无论选材范畴,还是表现手法并不局限一隅。
  据说张孝祥“平昔为词,未尝著稿,笔酣兴健,顷刻即成,初若不经意,反复究观,未有一字无来处……所谓骏发踔厉,寓以诗人句法者也。” (汤衡《张紫微雅词序》) 因为是凭借激情进行创作,所以情感连贯,热情澎湃,语言流畅自然,又能融汇前人诗句而不见雕琢痕迹。 查礼说:“于湖词声律宏迈,音节振拔,气雄而调雅,意缓而语峭”(《铜鼓书堂遗稿》),正概括了张孝祥词的基本特点。他写词也是有意地学习苏轼,评论者也多以为二人极其相似,如汤衡说:“自仇池(苏轼)仙去,能继其轨者,非公其谁与哉?”(《张紫微雅词序》)
  张孝祥与张元干一起号称南渡初期词坛双璧。张孝祥词上承苏轼,下开辛弃疾爱国词派的先河,是南宋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词史上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张孝祥文章,在当时就受到很高的评价,观《于湖居士文集》,文集十六至二十卷是他的政论、奏议、内外制等。这类文章,用词精炼,想法独到。较之奏议文,因张孝祥曾两任中书舍人,为皇帝代言,因此其四六应制文,词翰爽美,虽是公文,却并不呆板,气质古雅,晓畅自然,为时所誉。孝祥所撰游记不多,但所存数篇文字清隽,气质飘逸,写景优秀,譬如《观月记》。

人物生平

少年英伟
  公元1127年,北宋为女真金朝所灭,徽、钦二帝被俘,同年宋高宗赵构在商丘称帝,建立了南宋政权。在南宋小朝廷与金朝常年对峙的风雨之中,发生了百姓大规模南迁避难的情况。张孝祥之父张祁亦率母领弟避难移居至明州鄞县(今浙江鄞县)。1132年,张孝祥出生在鄞县的方广寺的僧房中,并在鄞县生活到十三岁。
  由于孝祥伯父张邵因不肯屈膝金朝而被拘禁在彼,而父张祁仅任小官,张家在鄞县又无田产,因此较之于陆游,朱熹,张元干等出身书香门第,家境富足的同时代文人境况不同,张孝祥是在贫苦中成长,如王质在《于湖集序》中所云 “故宋中书舍人奋起荒凉寂寞之乡”。
  公元1144年,张祁举家返乡,然而并没有回故乡历阳,而是居于芜湖,芜湖位于长江之南,金人威胁较少。芜湖、于湖二县名字唐后混淆,因此张孝祥自号“于湖居士”,指代实际是芜湖,亦足见他对芜湖这一第二故乡的深厚感情。
  张孝祥自幼资质过人,被视为天才儿童,《宋史》称他“读书一过目不忘”,《宣城张氏信谱传》说他“幼敏悟,书再阅成诵,文章俊逸,顷刻千言,出人意表”。公元1147年,张孝祥十六岁,通过了乡试,走出了迈向仕途的第一步。十八岁,孝祥在建康从蔡清宇学,二十二岁时,“再举冠里选” (张孝伯《张于湖先生集序》)。到二十三岁中状元前,事迹大致如此。作为一个出身”荒凉寂寞“的年青人,能在同时代文人中脱颖而出,必有不凡之处,归纳起来,一是才华卓绝,如时人对他的评价“天上张公子,少年观国光”(王十朋),其次也有英迈的性格,“谈笑翰墨,如风无踪”(张拭),“当其得意,诗酒淋漓,醉墨纵横,思飘月外”(杨万里)。从这些时人对他的评价中,可见他自少年时代起,便具潇洒倜傥的气质,英伟不羁性格。

高中状元
  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张孝祥二十三岁,参加廷试。高宗亲自将其擢为第一,居秦桧孙秦埙之上,同榜中进士的有范成大,杨万里,虞允文。此次科举考试,本来掌握在秦桧手中,因为高宗干预,孝祥才能得中状元。高中状元一事,改变了他一生命运。登上政治舞台不久,孝祥便站在了主战派一面,一则,他方第不久便上言为岳飞鸣冤,二则,他在朝堂上对秦桧党羽曹泳提亲“不答”,这一对主和派鲜明的反对立场,使得他得罪秦桧一党。桧指使党羽诬告其父张祁杀嫂谋反,将祁投入监狱,百般折磨,孝祥因此牵连受难,幸而秦桧不久身死,才结束了这段艰难的时期。

官场生涯
  1154-1159年的五年中,张孝祥官居临安,接连异迁,直至升任为中书舍人,为皇帝执笔代言,平步青云之态,难免遭人嫉妒。汪彻一纸弹劾,使其丢官外任。罢官以后,孝祥回芜湖闲赋两年半,在此期间,金主完颜亮南下,虽无官职,张孝祥仍旧密切关注战局变化,并提出抗金计策,致书李显宗,王权等军事将领,据陈战略。他的好友同年进士虞允文(1110-1174)在采石矶大败金兵,迫使金主完颜亮移师扬州渡江,亮最终被部下叛将所杀,南宋朝廷得到相对的稳定—— 听闻此事后,孝祥当即作了一首《水调歌头· 闻采石矶战胜》,词中所呼“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表达了他渴望能够建功立业,做一番事业的心情。采石战后,他赴建康,谒南宋主战重臣张浚,席上赋《六州歌头》词,慷慨激愤,张浚为之罢席。其爱国拳拳之心可鉴。
  1162年,孝祥复官,知抚州。1163年,孝宗即位,知平江府,时值宋军遭符离之败,损失惨重。1164年,张浚推荐孝祥,称其“可负事任”,升迁为中书舍人,迁直学士院,兼都督府参赞军事,领建康留守,尽管当时因为军事失利,朝廷内议和声大起,张孝祥仍旧坚持自己主战收复中原的理想,向孝宗奏议。四月,张浚罢黜,八月逝世。十月,孝祥被罢免知建康府。主战派完全失败。汤思退指使尹樯弹劾孝祥,孝祥因此第二次在政治生涯上遭到打击和排斥。虽然被打击重重,但是在无情政治斗争中,张孝祥更加坚定了自己主战的政治主张,认为只要能不懈奋斗,就能成功收复中原,而一味求和苟安,是不可取的。(参加《太平州学记》)
  1165-1166年,孝祥复官静江府。1167-1168,孝祥知潭州。1168-1169年三月,知荆南,荆湖北路安抚使。1169年三月,孝祥请祠侍亲获准,回乡退隐,绝意仕途。
  在十几年的官场生涯中,张孝祥几番起落,终究没有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最后黯然离开官场时的心情是抑郁的,但是他为官期间,颇有治才,怀着“恻袒爱民之诚心”,政绩卓著。在抚州时他身先士卒,一人单马与乱兵对峙,干净利落的平定了兵乱,离开抚州之时,父老夹道相送。在平江时,他惩治大姓奸商,收缴其米仓,第二年饥荒,用收缴的粮食接济灾民;浙东大水,两次上疏请不催两浙积欠,由于他的努力,朝廷从其所请,使得万千灾民得以生存。在建康时,孝祥专心治理水患,为民请命,招抚流民,处理妥当,足见其才能与魄力。在潭州时,孝祥关注农事,勤勉公事,善待于民,使得“狱事清静,庭无留滞”(《敬简堂记》)。最终在荆州任上,尽管不过短短数月,心境对朝廷的失望而愈发沉郁,孝祥仍旧尽忠职守,加强武备,整修军塞,筑堤防洪,建仓储粮,置万盈仓以储漕运。而在其第二故乡芜湖,张孝祥更是捐出自己的三百亩田地为湖,疏通水源,为芜湖开通“水泽地脉”——今日镜湖便可为证。
  纵观孝祥出守六郡,所至皆有惠政,本着爱民之心,能因地制宜,做出不同的政策,切合百姓的要求,所以每能创出佳绩,受到人们的敬重和怀念。

英年早逝
  1169年三月,孝祥返还芜湖。七月,得急病而逝。卒年三十八岁。英年早逝,殊让人为之叹息。对于其死因,据周密《齐东野语》:以当暑送虞雍公(虞允文),饮芜湖舟中,中暑卒。
  张孝祥的死是让人意外的,孝宗有用才不尽的叹息,他的好友,张浚之子,著名理学家张拭更是哀悼,著文以悼之曰:
  嗟呼!如君而止斯耶?其英迈豪特之气,其复可得耶?其如长江,巨河奔逸汹涌,渺然无际,而独不见其东汇溟渤之时耶?又如骅骝,绿耳追风绝尘,一日千里,而独不见其日暮锐驾之所耶?此拭所以痛之深,惜之至,而哭之悲也。
  孝祥死后葬于建康上元县钟山之清国寺。今墓存于南京江浦老山。

张孝祥 诗词作品

宋代 张孝祥《画堂春(上老母寿)》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宋代 张孝祥《画堂春(上老母寿)》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蟠桃一熟九千年。仙家春色无边。画堂日暖卷非烟。昼永风妍。看取疏封汤沐,何妨频棹觥船。方瞳绿发对儒仙。岁岁尊前。...

张孝祥 200 阅读

宋代 张孝祥《吴伯承送苦笋消梅用来韵各赋一篇 其二》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宋代 张孝祥《吴伯承送苦笋消梅用来韵各赋一篇 其二》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脆圆供小摘,不待四月雨。新诗同咀嚼,学子心独苦。...

张孝祥 200 阅读

宋代 张孝祥《好事近·万瓦雪花浮》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宋代 张孝祥《好事近·万瓦雪花浮》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万瓦雪花浮,应是化工融结。仍看牡丹初绽,有层层千叶。镂冰剪水更鲜明,说道真奇绝。来报主人佳兆,庆我公还阕。...

张孝祥 200 阅读

宋代 张孝祥《和仲弥性烟霏佳句兼简贰车 其一》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宋代 张孝祥《和仲弥性烟霏佳句兼简贰车 其一》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收敛经纶寄一麾,戏分风月与烟霏。醉馀綵笔三千首,老去苍官四十围。 露菊漙秋催落帽,蜡花摧夜照更衣。登临纵好难留滞,白发双亲待汝归。...

张孝祥 200 阅读

宋代 张孝祥《鹧鸪天》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宋代 张孝祥《鹧鸪天》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瞻跸门前识个人。柳眉桃脸不胜春。短襟衫子新来棹,四直冠儿内样新。 秋色净,晓妆匀。不知何事在风尘。主翁若也怜幽独,带取妖饶上玉宸。...

张孝祥 200 阅读

宋代 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宋代 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这首词作于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隆兴元年(1163年),张浚领导的南宋北伐军在符离(今安徽宿县北)溃败,主和派得势,将淮河前线边防撤尽,向金国遣使乞和。当时张孝祥任建康留守,...

张孝祥 200 阅读

宋代 张孝祥《鹧鸪天(平国弟生日)》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宋代 张孝祥《鹧鸪天(平国弟生日)》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楚楚吾家千里驹。老人心事正关渠。风流合是阶除玉,爱惜真成掌上珠。 纡彩绶,荐芳壶。老人还醉弟兄扶。问将何物为儿寿,付与家传万卷书。...

张孝祥 200 阅读

宋代 张孝祥《蒸霞谷为曹公会赋》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宋代 张孝祥《蒸霞谷为曹公会赋》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见说蒸霞谷,连山只种桃。补成天五色,散作佛千毫。 月底群仙下,风前细仗高。期君成美实,归献赤霜袍。...

张孝祥 200 阅读

宋代 张孝祥《赭山分韵得成叶字 其一》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宋代 张孝祥《赭山分韵得成叶字 其一》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昨日一尺雪,今朝十分晴。杲日上积雪,光若虹气升。 江平镜新磨,地迥玉琢成。赭山有令色,令我白眼青。 借马屋东家,唤客踏层冰。冒貂挟裘茸,石路五里平。 竹树纷掩冉,珠幢间霓旌。野僧不...

张孝祥 200 阅读

宋代 张孝祥《题吴城庙》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宋代 张孝祥《题吴城庙》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乞得东归一信风,敬持牲酒扣灵宫。千寻石甃苍藤合,百岁神仓赤眚空。 浥浥午阴移岸树,萧萧凉意满船篷。杖藜更作僧坊去,借壁题诗却未工。...

张孝祥 200 阅读

宋代 张孝祥《浣溪沙(梦山未释然,再作)》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宋代 张孝祥《浣溪沙(梦山未释然,再作)》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一片西飞一片东。高情已逐落花空。旧欢休问几时重。 结习正如刀舐蜜,扫除须著絮因风。请君持此问庞公。...

张孝祥 200 阅读

宋代 张孝祥《题胡敦约山行图》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宋代 张孝祥《题胡敦约山行图》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松行石磴两崎岖,此去长安路更迂。底个官侬强健在,葛巾芒屩自骑驴。...

张孝祥 200 阅读

宋代 张孝祥《和刘国正觅雌黄 其二》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宋代 张孝祥《和刘国正觅雌黄 其二》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蛮笺攲斜落杰句,清似秋月横蛾眉。口中雌黄盖天下,聊欲教我烦新诗。...

张孝祥 200 阅读

宋代 张孝祥《题定山寺 其一》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宋代 张孝祥《题定山寺 其一》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蹇驴夜入定山寺,古屋贮月松风清。止闻挂塔一铃语,不见撞钟千指迎。...

张孝祥 200 阅读

宋代 张孝祥《浣溪沙》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宋代 张孝祥《浣溪沙》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湓浦从君已十年。京江仍许借归船。相逢此地有因缘。 十万貔貅环武帐,三千珠翠入歌筵。功成去作地行仙。...

张孝祥 200 阅读

宋代 张孝祥《赠鹿苑信公诗禅 其二》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宋代 张孝祥《赠鹿苑信公诗禅 其二》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句中有眼悟方知,悟处还同病著锥。一个机关无两用,鸟窠拈起布毛吹。...

张孝祥 200 阅读

宋代 张孝祥《蜡梅》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宋代 张孝祥《蜡梅》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满面宫妆淡淡黄,绛纱封蜡贮幽香。遥怜未识春消息,乞与一枝教断肠。...

张孝祥 200 阅读

宋代 张孝祥《七夕》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宋代 张孝祥《七夕》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去年永州逢七夕,今年衡州逢七夕。往来不敢怨道路,迎送但知惭吏卒。 年年七夕有定时,我行属天那得知。东西南北会逢汝,但愿强健无所苦。...

张孝祥 200 阅读

宋代 张孝祥《子馀许修草堂遣句劝请》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宋代 张孝祥《子馀许修草堂遣句劝请》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莲社高人久寂寥,草堂风物故萧萧。追还旧观须公等,唤我它年寄一瓢。...

张孝祥 200 阅读

宋代 张孝祥《丑奴儿》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宋代 张孝祥《丑奴儿》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玉节珠幢出翰林。诗书谋帅眷方深。威声虎啸复龙吟。 我是先生门下士,相逢有酒且教斟。高山流水遇知音。...

张孝祥 200 阅读

宋代 张孝祥《舟中热甚从鄂守李寿翁乞冰雪樱桃》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宋代 张孝祥《舟中热甚从鄂守李寿翁乞冰雪樱桃》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熟颗樱桃和露摘,新冰削玉辟风开。南楼纵作一水隔,不遣小舟冲浪来。...

张孝祥 200 阅读

宋代 张孝祥《东坝》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宋代 张孝祥《东坝》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固城朝送客,东坝晚留侬。浙近风烟好,春回港汊通。 北来愁乱辙,南去喜疏篷。不是趋朝市,松江学钓翁。...

张孝祥 200 阅读

宋代 张孝祥《午憩道傍人家》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宋代 张孝祥《午憩道傍人家》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一崦人家竹树凉,午阴深处著胡床。石泉政似煮茗沸,稻花已作炊粳香。 梦到家园归自好,起寻官路去何长。尘埃满面迎西日,底处青山是故乡。...

张孝祥 200 阅读

宋代 张孝祥《黄州》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宋代 张孝祥《黄州》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平生闻赤壁,今日到黄州。古戍参差月,空江浩荡秋。 艰难念时事,留滞岂身谋。索索悲风里,沧浪亦白头。...

张孝祥 200 阅读

宋代 张孝祥《满江红(于湖怀古)》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宋代 张孝祥《满江红(于湖怀古)》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千古凄凉,兴亡事、但悲陈迹。凝望眼、吴波不动,楚山丛碧。巴滇绿骏追风远,武昌云旆连江赤。笑老奸、遗臭到如今,留空壁。 边书静,烽烟息。通轺传,销锋镝。仰太平天子,坐收长策。蹙踏扬...

张孝祥 200 阅读

宋代 张孝祥《西江月》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宋代 张孝祥《西江月》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风定滩声未已,雨来篷底先知。岸边杨柳最怜伊。忆得船儿曾系。 湖雾平吞白塔,茅檐自有青旗。三杯村酒醉如泥。天色寒呵且睡。...

张孝祥 200 阅读

宋代 张孝祥《虞美人·庐敖夫妇骖鸾侣》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宋代 张孝祥《虞美人·庐敖夫妇骖鸾侣》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卢敖夫归骖鸾侣。相敬如宾主。 森然兰玉满尊前。举案齐眉乐事、看年年。 我家白发双垂雪。已是经年别。 今宵归梦楚江滨。也学君家儿子、寿吾亲。...

张孝祥 200 阅读

宋代 张孝祥《夜半走笔酬寿翁 其一》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宋代 张孝祥《夜半走笔酬寿翁 其一》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短篷掀舞不得寐,忽枉新诗手自开。主人留客不作意,更送一江风雨来。...

张孝祥 200 阅读

宋代 张孝祥《踏莎行(送别刘子思)》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宋代 张孝祥《踏莎行(送别刘子思)》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古屋丛祠,孤舟野渡。长年与客分携处。漠漠愁阴岭上云,萧萧别意溪边树。 我已北归,君方南去。天涯客里多岐路。须君早出瘴烟来,江南山色青无数。...

张孝祥 200 阅读

宋代 张孝祥《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宋代 张孝祥《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原文翻译、注释译文、诗意赏析

  这首词大约是绍兴三十二年(1162)春,张孝祥自建康还宣城途经溧阳(今江苏省溧阳县)时所作。三年前,张孝祥在临安兼权中书舍人,后为汪彻所劾罢。不久知抚州(今江西临川),一年后又罢...

张孝祥 200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