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在小学一年级就开始习字,但只知道横要平、竖要直,忽视了用笔方法的学习(当时大多数人不懂用笔,只觉得有笔锋的、大小一致、均匀的字就是好字)。小学阶段-虽然没有学到写字的笔法,但每个人却练就并形成],各自的有楷体特点的结构、外形,有长形的、扁形的、斜势的等等。到了中学,由于作业量的增加,书写的速度加快,加上多数教师不规范行草书写法的影响,又逐渐形成了不规范行草的用笔结构特点。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自己的书写习惯。这些错误的书写习惯是我们现在练字和实际应用的一个障碍。
找到了根本的原因。我们学习书法就必须想办法去改变这种书写习惯,寻求一种具有美的法则的书写习惯取而代之。我国东汉时期的书法理论家蔡邕在其论著《九势》中写道:“夫书肇于自然。自然而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意为书法起源于自然,自然界中的阴阳动静、阳剐阴柔、阳实阴虚等等对立统一,在书法中无处不存在。“书肇自然”之说从哲学的高度启示我们:书法形式之美,除去其特有的造型外.打动人心的根本原因在于“肇于自然”的“阴阳”,即相反相成的黑白、刚柔、斜正、轻重、缓急等等。书法的“阴阳”,诸如黑白的相互对立、牵制、衬托、消长等矛盾的对立统一,发展变化,构成了书法艺术美的基础。从上所说,我们原来的书写习惯。基本上没有美的原则。要想练好字必须改头换面,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临摹古典法帖。
古典法帖,都是历代书法大家遗留下来的,我们都可以拿来临写,但各帖的风格不同,选择适合自己口味的字帖很重要;如想要练就一手清雅、秀逸的字体.可以选择王羲之、赵孟頫、董其昌的行书字帖。如想练就一手俊俏、劲健的字体,可以选择欧阳询的行书字帖,假若想练就一手痛快淋漓、跌宕生姿的字体,选择米芾的行书字帖最为恰当。总之,选帖须适合自己的性格和喜好。
选择好自己想学的字帖后,可以把字帖缩小复印至硬笔字的大小,然后再练。
在临帖中要注意二点:
1、实用行书的特点。
蒋彝在《中国书法》中提出明确的标准:一是要具有不对称的平衡?二是耍有力量感。一个实用美观的字,其结构的处理还涉及到字中各部分间的距离问题。它的一边可能比另一边大得多或者密得多,但整体必须依然不失衡,因为我们觉得它更富有动势,在临帖中我们可以对字帖中的字进行分析。得出各类结构各部分之间的大小、长短、高低、疏密、正欹的关系。我们喜欢不对称的平衡,因为我们觉得它更富有动势,字必须具备运动中的人、自然物体,或者其它物体在某一瞬间的平衡。可见,字的结构是灵活多变的。
2、把字帖的笔法进行简化,寻求用笔上的共同点。
法帖中的笔法是非常丰富的,要用硬笔写出毛笔的笔法是不太可能的。再说,为了实用、快写,也是不必要的。因此,必须把古帖中的用笔方法进行简化,那么,哪些笔法可以简化呢?我认为,主要对每个笔画的起笔、收笔、转折三方面进行动作过程的简化。如毛笔起笔由藏锋或露锋 顿(按)——换锋等几个动作,硬笔起笔只需尖落——稍顿即可完成。毛笔收笔由提顿——提——回锋或出锋等几个动作,而硬笔收笔只需轻顿(按)或尖出即可。转折由方折、圆折之分.毛笔方折处须提顿——换锋,圆折处须提——换锋.而硬笔方折只需顿;圆折只需用提。以上做法,虽省去了笔法上的一些复杂动作,却保留了最基本的用笔方法,适用于实用快写。
此外,在实用行书的练习中,必须加强笔画的力量感和行笔的节奏感。写字尤如“打太极拳”,整个动作较缓.每笔发出而又要处处留得住,慢中求快,沉着稳健,刚柔相济,力送笔端。具体表现在:起笔、收笔、转折处较慢、较重,中间行笔过程、牵丝映带处较快、较轻,形成慢——稍快——慢、按一一稍提——按的节奏(这里的快慢是相比较而言.总体上比楷书的书写要快)。有了节奏.书写时就会感到气脉相通.心境舒畅,有一种说不出的愉悦感。由此,习字的兴趣与信心将会大增。最后,还需适当动动脑筋,熟记常用偏旁部首的规范行草写法,在实际运用中得心应手。
总之,要写好一手漂亮、美观、规范的实用行书,不仅要立足经典法帖,努力从笔法上、结构上完全改变自己原来的书写习惯,形成具有实用美原则的书写习惯,还必须天天坚持练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