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不仅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一颗灿烂的明珠,也是世界艺苑中一朵独放异彩的奇葩,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占有独特地位。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搞好少儿书法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掌握书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继承这一优秀的传统艺术,更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其多方面的育人功能是不容忽视的。
一、德育功能
书法教学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如果注重挖掘这些因素,并恰当地将其融合、渗透在教学当中,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他们自身的道德素养会大有裨益。
1、以中国书法的艺术地位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提到:“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幼儿园直至大学的教学、育人全过程中去,特别要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通过学习书法,使学生能很好地了解到中国是书法艺术的发源地,中国书法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享有极高的声誉。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及灿烂的民族文化,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正如香港著名人士陈焦桐所说:“热爱中国必热爱书法,因为中国字是代表中国的徽号,有中国字的地方,就有中国人。”
2、以古代书家的高风亮节提高学生人品修养
我国书法界有一个好传统,就是强调书品与人品的统一,学书先学做人。早在西汉时扬雄就提出了“书为心画”的著名观点,认为书法艺术作品是书家思想意识、德行、品藻的直接反映。“书字不过一技耳,而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
北宋朱长文曾说:“鲁公可谓忠烈之臣也,……其发于笔翰,则刚毅雄特,体严法务,如忠臣义士,正色立朝,临大节而不可夺也。扬子云以书为心画,于鲁公信矣。”这实际上就是说颜氏端庄雄健的风格来自于他的高风亮节。古代许多著名书家不但书艺精湛而且人品高洁。在他们身上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书法教学中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古今书法名家的生平事迹或趣闻轶事。如王羲之为老妇书扇,颜真卿忠直刚烈,柳公权豁达大度,郑板桥体察民情,欧阳询勤勉好学等。 这些史传佳话随同他们的书法名作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一并闪着耀眼的光华。通过讲述这些,可以引导学生向人书俱佳的书家学习,陶冶性情、锤炼品格,不断提高人品修养。
3、通过精选书写内容陶冶学生思想情操
书法教学必须建立在语言文字之上。如果学生在书法练习过程中,一味地练习那些格调低下,充满个人主义等不健康的东西,这对思想活跃、模仿力强,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定型的学生来说,无疑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少儿书法教学必须考虑作为书法教育的载体——语言文字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在平时的书法练习中,要引导学生选择表现“真”、“善”、“美”的内容。在书法展览或参加比赛时,首先要求书写歌颂中国共产党、歌颂社会主义祖国,弘扬革命优良传统,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的内容,而且还要使学生通过这些健康向上的内容中陶冶思想情操,提高精神境界,净化心灵,树立起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二、美育功能:
鲁迅曾说:“书法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蹈却有舞的节奏。”它具有十分鲜明的美育作用。
书法以用笔为上。精妙的用笔是一幅作品经得起久看细看和反复品味的重要因素。“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体互乖。”圆笔的婉媚,方折的雄强,藏锋的含蓄,露锋的神气,不同的形态变化可以给观赏者不同的艺术感受。同样是一个笔画,会有不同的审美效果。有的“横若干里之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点若高峰之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有的如“屋漏痕”、“折钗股”、“锥画沙”,“划沙印泥”、“万岁枯藤”等,这都是具有力量感、立体感又有丰富审美内涵的生动笔画。
我国的书法艺术,虽然是以文字为基础的造型艺术,但“形”的产生离不开“势”。一幅作品中,如果点画与点画之间,顾盼呼应:字与字之间逐势瞻顾:行与行之间,递相映带,整幅字就会显得意所相聚,精神挽结,而给观赏者一种笔势流畅,气息贯注,神气完足的艺术感受。我国古代许多优秀作品,有的气势雄伟,有的奔放,有不可阻遏之势;有的激越顿挫,有神采飞扬之态;有的沉静茂密,有的淋漓酣畅,文从理顺,心手交会,操纵自如,给人一种血脉相通,一气呵成的艺术感受。
此外,或刚毅雄强,或婉丽醇美的风格美;或徐缓,或激昂的韵律美;或铁画银钩,或绵里藏针的力感美,等等,各种书法艺术的欣赏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还可以使学生在书法实践中产生审美体验,受到审美教育。
三、智育功能: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少儿书法教学,教师不仅要传授书法的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书法的基本技能,而且要注意发展学生的基本能力,即观察力、记忆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书法教学的智育功能。
1、观察力的培养
唐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孙过庭在《书谱》中提到“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显见细致的观察在书法学习中的重要;而创造能力的体现,首要一点也是观察。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可以使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从而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书法课的教学实践中,学生的观察对象是字中笔画的形态、书写方法、笔画的位置、结构的搭配等。学生观察力的培养,还需要用正确的观察方法进行训练。例如“谢”字,首先从整体入手,分析结构是左右右结构。再看局部:结构中部“身”字正直、体窄,是左中右结构中最长的一部分;左边“言字旁”的上端右倾,下端提笔与“身”字的下撇穿插;右边“寸”字左靠,横画左缩,竖钩正直,钩脚挑向字心方向,点画左靠。“谢”字笔画疏密有致、穿插呼应,结构稳中有变化。经过这样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会逐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提高观察力。
2、记忆力的培养
书法教学中十分注意记忆力的训练,尤其是临帖的训练,它分为摹临、对临、背临、入贴、出贴,摹临要求学生以字帖为准绳,来规范自己的笔法,固定运笔的手势,理解并熟记笔画的走向及组合,从面掌握贴中字的风格、特点;对临,即照着字帖上的范字,模仿着写;背临即脱离字帖,依靠记忆写出范字;入帖即通过临习,从形似到神似,达到形神兼备。入帖并非易事,出帖则更为艰难,而且学生对书法作品分析力的提高也离不开记忆。现在学生不善记忆、更不善于用记忆的知识解决新问题;学生的创造思维必须要在开拓新知识与已掌握的旧知识网的基础上发展,也就是学生必须要记住旧的知识,并且清楚新、旧知识的联系,才能解决新的问题。它需要知识的连贯,这与记忆能力是密不可分的。
书法课对记忆力的要求高于语文、数学课。语文、数学课中记忆的是文字符号,而书法课记忆的是文字的形态、风格。少儿书法教学记忆力的训练主要在学生对临、背临这两个阶段中。
在第一阶段对临时,要求学生边观察边写。可以先记住一笔写一笔,然后过渡到一个偏旁或字的局部,或一个字,逐步提高记忆的量。在第二阶段背临时,先让学生记住一个字的外形结构,然后再记住一行或一段字。这两个阶段的训练,在学生掌握所临字帖的风格、特点的同时,也进行了记忆力的训练。
3、思维能力的培养
书法教学中十分重视思维的训练,即人们常说的“悟性”。书法教学中的思维训练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主要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主要通过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训练两个途径解决实际问题。教师由开始的引导作用,逐步过渡到学生自主、正确地分析,使学生更为活跃,敢于思考,乐于思考,成为教学中思维训练的主人。
例如,进行“左右结构”教学时,如何处理左部分和右部分的关系是一个难点,所以,我先带领学生分析范字“埠”:左边结构小、重量轻,应居中上,尽可能地与右边结构保持上平。如果将“提土旁”写得靠下,与右边结构齐底部,那么“埠”字必然会给人以高低悬殊的不舒服感。然后,再出“现”“屿”“野”让学生分析,这是发散思维训练。学生掌握了“左小右大”的字的结构特点后,再让学生分析“左大右小”的字,如“趴,经过讨论、实践后,得出“左高右低,左右结构底部平齐”的结论。这是逆向思维训练。
四、体育功能:
学习书法还可以强身健体。有人说,练字就像练气功,此话不假。因为书写之时,需要摒除杂念,宁静专一;需要屈臂伸手,指腕并用。一点一画的挥写,都不得大意与马虎,须气由心生,力从气发,再送至指尖,达于毫端。另外,气功要求人静、贯气、调整平衡和活动气血等,而书法上讲究的心静气和就是气功所要求的入静;书法上讲究的节奏气韵又类似于气功所要求的贯气;书法所讲究的头正身直、臂开足安又近似于气功的调节平衡;书法所讲究的悬肘抬腕,力送笔尖,这就像是气功所要求的活动气血。所以练书法如同练气功,有治病强身的体育功能。
总之,书法对素质教育促进作用极大,教师应充分利用好少儿书法教学这一艺术园地,既可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又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和谐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一名新世纪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