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不仅生理上用手用眼用脑进行紧张的活动,而且心理上也伴随着一系列复杂的反应。一些人由于学书认识、书风误导和物欲刺激等种种原因,产生了一些不良心态,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一、急于求成,忽视基本功训练。近几年来,各种类型的书法展览、书法大赛和形形色色的书法报刊如同雨后春笋蓬勃而起。在这些书展、大赛、报刊面前,有些人情绪急躁起来,一心想成名,已耐不住性子来刻苦练习了。他们企图走捷径,而忙于东模西仿,写“作品”参赛参展,有些连基本笔画都没有写好,也想在报刊上发表“作品”,希望能一举成名。青少年想参赛参展,想在报刊上发表作品,这也无可非议,但不能忽视基本功训练。如果希望自己在书法上有所成就,而又不重视基本功训练,这无异于在沙滩上建造高楼大厦,是不可能成功的。
二、追求时尚、抛弃传统。在现代社会意识和时尚的冲击下,书坛掀起了一股革新风,出现了“变形体”、“随意书”。有些青少年也赶起时髦来,他们抛弃传统,不向“古人法帖就范”,要摆脱古人书作的影响。他们追随当代一些中青年书家,人家变形,他们也东倒西歪,上下分解, 左右分离,变成了只有自己看得懂的东西。他们又不知别人变形的道理,更不了解这是人家在具有深厚传统根底基础上的创新,只是机械的模仿,刻意做作。创新是每个有志于书法艺术者的毕生追求,但绝对不能离开传统的根基。青少年只有深入了解传统,认真学习传统,将来才能谈得上创新。
三、满足现状,不思进取。一些青少年经过一个阶段的勤学苦练,书法上有较大进步。他们一些习作入选展出,参赛的也获了奖,有些甚至发表在书法报刊上,博得周围人们的称赞,在小区域内有了点名气。于是乎,他们就飘飘然起来,自以为书法水平很不错,功成名就了。他们满足于展出多少作品,获奖多少作品,发表多少作品,他们忙于投稿,忙于搞个人书展,不再下苦功了。我以为一个有志于书法艺术的青少年不能满足现状,应该把这些成绩看成是 学习书法的新起点,不应把精力放在投稿、个人书展上,而是要不懈地奋斗,不断地进取。
四、强调客观因素,不讲主观努力。有些青少年认为自己爱好书法,并有远大志向,想成书法大家,但就是客观条件太差了。他们中读书的讲学习太忙,上班的讲工作太忙,都苦于没有时间,且又身处不知名的小城镇,偏僻的小乡村,没有名师指点,看不到象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里的博物馆、展览馆内的古今书家名作。他们觉得客观条件极不理想,感叹自己徒有抱负,壮志难酬。的确,对一个学书者来说,能有充裕的时间,能有名师指点,能看到古今大书家的真迹固然重要,但我以为,作为有志于书法的青少年,要实现壮志抱负,更重要的是主观努力。学习书法跟研究其它学问一样,讲究“勤”“苦”二字,唯有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地学习,即使条件差,将来也必有成就,象这样的例子古今皆有,枚不胜举。
五、见异思迁,不能专一。有些青少年学书多时,收效甚微,原因之一,就是用心不能专一。临摹碑帖是传统的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他们临帖时却犯了最大的毛病,就是朝秦暮楚,频频换帖。学 楷吧,他们今天柳体明天欧体,过一阵子又是颜体。学行书吧,一下子米芾的《蜀素帖》,一下子又是王羲之的《兰亭序》。每临一帖不过“三分钟热度”,还没有临到形似,热情就冷却了。换来换去,如同猴子捡苞谷,捡了这个,丢了那个,到头来,毫无所得。临摹碑帖贵在用心专一,选定碑帖后,就要用锲而不舍的精神,反复摹写,百临不厌,直至临到形神俱似才肯罢休,做到这样,方有收获。
上述种种不良心态,犹如学书道路上的块块绊脚石,有志于书法艺术的青少年,只有努力清除它们,在前辈书家的正确引导下,才能阔步前进,奔向那辉煌的书法艺术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