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下青葱留玉节;
夜来风雨作秋声。
——郑燮自题
其人如碧梧翠竹;
此志在流水高山。
——郑燮少年求学时述志
删繁就简三秋树;
领异标新二月花。
——郑燮自题书斋、画室
此联讲的是艺术创作规律。上联主张以最简炼的笔墨表现最丰富的内容,以少许胜人多许。画兰竹易流于枝墁,应删繁就简,使如三秋之树,瘦劲秀挺,没有细枝密叶。“删繁就简”,见严羽《历代诗话》:“绝句之法,要婉曲回环,删芜就简”。下联主张要“自出手眼,自树脊骨”,不可赶浪头,趋风气,必须自辟新路,似二月的花,一花引来百花开,生气勃勃。领异标新,指创造与众不同的新格调。《世说新语·文学》:“[支道林]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立异义于众贤之外。”阐述艺术规律往往需要许多文字,然而作者巧用成语“删繁就简”,概括了个别规律,用“领异标新”概括了一般规律,言简意赅,然后用“三秋树”、“二月花”两个比喻加以形象化,把属于逻辑思维的艺术理论问题,用诗的意象和画的美感表现出来,不但予人以思想启迪,又给人以美感的享受,意趣盎然,见解精妙,有着不朽的魅力。
漫扫白云看鸟迹;
自锄明月种梅花。
——郑燮自题
舞文弄墨千般重;
种草养花一场空。
——郑燮自题
慧眼聪明长奋跃;
静中滋味真甜腴。
——郑燮自题
醉题蕉叶成诗稿;
闲折花枝当酒筹。
——郑燮自题
青菜萝卜糙米饭;
瓦壶天水菊花茶。
——郑燮自题厨房
郑板桥一生生活朴素,关心民间疾苦,不求个人享受,诚然仁者之怀也。
雷纹古鼎八九个;
日铸新茶三两瓯。
——郑燮自题故居小书斋
上联“雷纹古鼎”,为商周时的青铜器,其上铭铸的鼎体花纹呈卷曲盘旋状。“八九”,乃是虚数所指,主要是与下联的“三两”对仗。中国古今茶客对于饮茶是颇为讲究的,唐·陆羽著有《茶经》,精辟地论述饮茶之道[茶道],从而被尊为“茶圣”。而作者用“铸”形容泡茶功夫,亦可见其颇为讲究饮茶之道。此联另一说为题浙江省绍兴日铸山。
多读古书开眼界;
少管闲事养精神。
——郑燮自题
郑板桥曾写过:“醉后高歌,狂来痛哭,我辈多是有情夫”句,作者为官十年,久绊官场,人事纷杂,无力纠缠,难免就常发此牢骚了。此联为作者罢官回乡后的感情发泄。
慧里聪明长奋进;
静中滋味自甜腴。
——郑燮自题
不过奢华不过俭;
也知稼穑也知书。
——郑燮自题
作画题诗双搅拢;
弃官耕地两便宜。
——郑燮自题故居小书斋
贫不卖书留自读;
老犹栽竹与人看。
——郑燮自题
春风放胆来梳柳;
夜雨瞒人去润花。
——郑燮自撰春联
上联说春风放开胆量去梳拂垂柳,下联说绵密的夜雨瞒着沉睡的人们去滋润鲜花。此句脱胎于杜甫《春夜喜雨》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联语重点在下句,反映了作者欲有补于世而不求闻达的高尚情操。拟人手法的运用,春风能“放胆”“梳柳”,夜雨可“瞒人”“润花”,使人读来倍感亲切。联语充满生机,颇合颂春题旨。据《楹联四话》载,清代浙江马庆孙乘船去广东,路经南昌,夜泊遇盗,急去官府报失,称失物中有郑燮手书楹联一副,视之若命。几天后,联被追回,即此。按察使见此联将“风”、“雨”拟人化,或热情大胆地给绿柳梳头,或不声不响地去润湿红花,充满生活情趣,加之书法体貌疏朗,风格劲峭,也大加赞赏:“果真是珍品,怪不得你视若命,着急如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