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泰地泰三阳泰;
家和人和万事和。
——郑燮自撰春联
才短自知能事少;
礼疏常觉慢人多。
——郑燮自题客室
秋从夏雨声中入;
春在寒梅蕊上寻。
——郑燮感题
种竹似培佳子弟;
拥书如拜小诸侯。
——郑燮自题
烹茶活火还温水;
洗砚余波好灌花。
——郑燮自题
墨竹一枝宣德纸;
香茗半瓯成化窑。
——郑燮感题
上联“宣德”,指明代宣宗的年号(1426-1435年),据说用宣德年间所生产的纸来画墨竹画,形神皆具,效果最好。下联“成化”,指明代宪宗的年号(1456-1487年),成化年间烧制的陶瓷器皿,是陶艺之极品,后因其烧制工艺失传而愈加珍贵。
吐有扬雄书无价;
梦到江华笔有神。
——郑燮自题
秋江欲画毫先冷;
梅水才烹腹便清。
——郑燮自题
茶亦醉人何必酒;
花还耐雪况于松。
——郑燮自题
黑漆衙门八字开;
有钱无理莫进来。
——郑燮任山东省维县知县时自题县衙大门
富于笔墨穷于命;
老在须眉志在心。
——郑燮自题
琢出云雷成古器;
辟开蒙翳见通衢。
——郑燮自题
古鼎藏书,百年相伴;
名花美酒,四季皆春。
——郑燮自箴
老圃老农,吾不如也;
一丘一壑,自谓过之。
——郑燮自题
身无半亩,心通天下;
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郑燮自题
愿与不解周旋客饮酒;
难为未识姓名人作书。
——郑燮自题
霜熟稻粱肥,几村农唱;
灯红楼阁迥,一片书声。
——郑燮自题
作者写此联时年70岁,撰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罢官家居已十年。联语将自己的愿望寄托于艺术想象,描写了一幅人民安居乐业的理想蓝图。上联展现秋收时节,稻穗吐香,农作物成熟茁壮,农歌此起彼伏的喜人景象。下联时间由昼入暮,极目四望,乡村新楼毗连,灯火通明,侧耳倾听,一片琅琅的读书声回荡在清秋沃野之上。联语反映的百姓安居东业图,正是一位忧民所忧、乐民所乐的正直的知识分子所憧憬的理想社会。联中“霜熟”的“熟”字用得极妙,实指霜结得厚实而浓白,借以与“灯红”之“红”相对。
仪凤箫韶,遥想当年节奏;
文衣康乐,休夸后代淫哇。
——郑燮自题
世道不同,话到嘴边留半句;
人心难测,事当行处再三思。
——郑燮感题
除旧布新,明知往者非来者;
改天换地,始信今人胜古人。
——郑燮自撰春联
课子小书斋,聊可借观鱼鸟;
连家新竹圃,何须多构湖山。
——郑燮自题故居小书斋
张长哥,李矮哥,慢慢同行,胆小休教吓我;
地藏王,阎罗王,粗粗相会,面狠好不惊人。
——郑燮自挽
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页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郑燮自题60岁寿诞(52+52=104字)
此联作于潍县任上,因对官场黑暗,深致不满,已有归田之意,次年即因忤大吏而被罢官。上联说人生短暂,有如作客,何必谈什么福寿、安宁?只要脑袋里有钱可用,瓮里有酒可喝,锅里有饭可吃,摊开几页心爱的旧纸,毫无拘束地吟诗作画,兴趣广阔,天真烂漫,五官灵敏胜过多种感官,如果这样,活到六十岁还显得年轻。“作客”,典自《古诗十九首》:“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康宁”,典自《书·洪范》:“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吟哦”,指写诗作词。李郢《偶作》:“一杯正足吟哦兴。”下联说,如果想修道成仙,徒然自寻烦恼。只要耳不闻喧扰之声,眼不见庸俗之人,心中无名利之念,随意拿几枝鲜花戴在头上,早起晚睡,那么清闲一天抵得两天,算起来六十岁已超过百岁了。“成仙”,《古诗十九首》:“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俗声”,谓尘世喧扰之声。曹寅《甲戌仲夏憩句容驿院》诗:“驿亭无谷声。”“俗物”,对庸人的蔑称。《世说新语·排调》:“俗物已复来败人意。”“插花”,谓戴花。古代男女都有戴花习俗。唐·杜牧《杏园》诗:“莫怪杏园顦粹去,满城多少插花人。”联语把自寿与抒怀结合起来,“但使”、“只令”都是假设之词,反映他追求的是蔑视流俗的高洁品格、无拘无束的自由天性和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构思新奇,对仗工巧,语言诙谐、幽默而带从容豁达的色彩,非大手笔不能为。